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5.22.04
中图分类号:R283.3
徐欢1, 卜俊文2, 叶喜德2, 朱文婷1
| 【作者机构】 |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 2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 【分 类 号】 | R283.3 | 
| 【基 金】 |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2BBG70013)。 | 
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其味辛,性温,有毒,归肝经。具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息风镇痉之功[1]。蜈蚣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2]。蜈蚣的主要成分包括脂类、氨基酸、蛋白质等,具有镇痛抗炎、抗心肌缺血、抗肿瘤、抗凝血等药理作用[3]。浙江岱山为蜈蚣道地药材产地,因其头部为金黄色,足为红色,具有油漆样光泽,俗称“金头蜈蚣”,其质量明显优于其他产地蜈蚣[4]。蜈蚣的加工流程为捕捉后,取竹片插入其头尾部位,将虫体绷直,再进行干燥处理[5]。历代文献中对蜈蚣的炮制方法多有记述,其中不加辅料的炮制方式涵盖生用、炒炙、焙制、煨制及烧存性等;而加辅料的炮制则包括酒炙、姜炙、醋炙、葱汁炙、荷叶炙、薄荷叶煨、香油炙、羊油炙等[6]。目前多以焙法为主,列入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因其炮制工艺参数不明,缺乏统一的炮制规范与质量标准,致使饮片质量参差不齐,从而影响临床疗效的稳定性。“焙”是中药炮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指将经过净选处理的药物放入金属容器或锅内,以文火进行加热,过程中不断翻动药物,经过较短时间的加热后,直至药物颜色加深,质地酥脆为度[7]。故研究以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为研究对象,考察焙制温度、焙制时间、翻面频率对综合评分的影响,结合响应曲面法,找寻焙蜈蚣的最佳炮制工艺参数,为蜈蚣药材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安捷伦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FA1004N型万分之一分析天平(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KQ-500E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111B型二两装高速中药粉碎机(瑞安市永利制药机械有限公司);GZX-9076MBE型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HH-6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低速离心机TDL-80-2C型(上海安亭科学仪器)。
次黄嘌呤对照品(批号:wkq23051912)购于四川维克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色谱级甲醇购于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分析级甲醇购于四川西陇科学有限公司;水为娃哈哈纯净水。
本研究收集湖北、安徽、浙江、江苏不同产地蜈蚣药材10批次,经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室刘应蛟副教授鉴定为正品。蜈蚣药材质量均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标准,样品信息见表1。
表1 蜈蚣样品信息
 
   取净蜈蚣,除去头足,文火焙至黑褐色,剪断,放凉[8]。
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Welch Ultimate Polar RP18(4.6 mm×250 mm,5 μm);纯水(A)-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22 min,100%A;22~35 min,100%→60%A),流速设定为0.5 ml/min,柱温控制在30 ℃,检测波长为300 nm。进样体积为10 μl,在该条件下次黄嘌呤分离度较好,结果见图1。
 
    图1 蜈蚣对照品及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A:对照品溶液;B:供试品溶液。1:次黄嘌呤。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次黄嘌呤对照品2.5 mg,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50%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0.1 mg/ml的次黄嘌呤对照品溶液。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蜈蚣粉末(过4号筛)2.0 g,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50 ml 50%甲醇溶液,密封瓶口,称定重量,于90 ℃下水浴回流30 min,取出放冷至室温,称重,用50%甲醇溶液补重,摇匀,离心(4 000 r/min,6 min),取上清液经0.22 μm微孔滤膜滤过,即得,备用。
2.3.1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次黄嘌呤对照品溶液5.0、2.0、1.0、0.5 ml,分别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50%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再取“2.2.2”项下的对照品溶液适量,制成5份不同质量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在“2.2.1”项下对应色谱条件进样,以次黄嘌呤峰面积(Y)为纵坐标,质量浓度(X)为横坐标,得回归方程为:Y=83 127X-20.391,R2=0.999 9,可见次黄嘌呤对照品在0.005~0.100 m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3.2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次黄嘌呤对照品溶液,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6次,得次黄嘌呤峰面积,计算RSD值为0.67%,提示仪器精密度良好。
2.3.3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蜈蚣炮制品供试品溶液适量,室温下分别放置0、2、4、6、8、10、12 h,在“2.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得次黄嘌呤峰面积,求得RSD值为1.93%,提示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性良好。
2.3.4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蜈蚣炮制品粉末6份,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测得次黄嘌呤含量为0.543 9~0.567 7 mg/g,平均含量为0.464 5 mg/g,RSD值 为1.95%,提示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3.5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次黄嘌呤含量的蜈蚣药材6份,分别加入适量对照品溶液,制备成待测溶液,在“2.2.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计算得到次黄嘌呤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4%,RSD值为1.77%,提示该方法准确可行,结果见表2。
表2 次黄嘌呤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对焙蜈蚣的性状描述为:棕褐色或灰褐色,具焦香气;2008年版《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9]描述为:背部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质脆,断面有裂隙;故选择质地、色泽为考察对象,采用随机盲法进行评判,评价标准见表3。
表3 焙蜈蚣外观性状评价标准
 
   精确称量2.0 g蜈蚣各炮制品粉末,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向锥形瓶内加入50%乙醇溶液50 ml,称重,静置1 h后,连接冷凝管,加热回流1 h。待溶液冷却后,再称定重量,用50%乙醇补足重量,过滤,精密量取25 ml滤液于已干燥恒重的蒸发皿中,蒸干滤液,放入烘箱中干燥3 h,随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 min,精密称重。以干物质质量计算浸出物含量。
2.6.1 层次分析法权重确定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系统化的多准则决策方法,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主观经验判断,最终通过数字计算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对定性问题评估[10]。浸出物得率能够较全面反映炮制方法的优劣,同时能够反映中医药的整体观[11]。故3个评价指标的优先顺序为次黄嘌呤>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外观性状评分。使用SPSSPRO软件,将3个成分权重系数设为方案层,综合评分设为决策目标,建立比较的优先判断矩阵,计算得到3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53896、0.29726、0.16378,通过计算,指标权重分析一致性检验结果:CI=0.005、CR=0.009。其中CI≠0,CR<0.1,提示优先级判断矩阵一致性良好,指标权重系数有效,可用于指标赋权,见表4。
表4 3种指标性成分比较矩阵
 
   2.6.2 综合评分确定 综合评分=(次黄嘌呤含量/ 次黄嘌呤含量最大值)×53.896+(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最大值)×29.726+(外观性状评分/外观性状评分最大值)×16.378。
2.7.1 焙制温度考察 称取同一批次、大小均匀蜈蚣生品5份,将焙制温度分别设置为80、90、100、110、120 ℃,焙制时间为15 min,翻面频率为15次/min,通过不同的焙制温度得到5份炮制样品。结果显示,当焙制温度为90 ℃时,所制得的炮制品的综合评分达到最高,最终将蜈蚣焙制温度优化范围为80~100 ℃,结果见表5。
表5 蜈蚣焙制工艺单因素考察结果
 
   2.7.2 焙制时间考察 称取同一批次、大小均匀蜈蚣生品5份,将焙制时间分别设置为5、10、15、20、25 min,焙制温度为90 ℃,翻面频率为15次/min,通过不同的焙制时间得到5份炮制样品。结果显示当焙制时间为20 min时,所制得的炮制品的综合评分达到最高,最终将蜈蚣焙制时间优化为15~25 min,结果见表5。
2.7.3 翻面频率考察 称取同一批次、大小均匀蜈蚣生品5份,设置翻面频率分别为5、10、15、20、25次/min,焙制温度为90 ℃,焙制时间为20 min,得不同翻面频率的炮制样品。结果显示,其翻面频率为15次/min时,综合评分最高,故确定蜈蚣翻面频率优化为5~15次/min,结果见表5。
2.8.1 响应面实验设计 在单因素实验结果下以A(焙制时间)、B(焙制温度)、C(翻面频率)为影响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利用Design Expert13软件进行分析,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6。实验方案及结果见表7。
表6 焙蜈蚣响应面试验设计因素水平表
 
    注A:焙制时间;B:焙制温度;C:翻面频率。
表7 焙蜈蚣响应面实验设计及结果
 
   2.8.2 结果分析 利用Design Expert 13软件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二次多项式方程综合评分=94.28+0.965 3A-1.37B-0.674 3C-0.134 1AB+6.16AC-3.47BC-5.31A2-9.83B2-6.90C2。方差分析结果见表8,拟合得到P<0.000 1、失拟项P=0.418 6(>0.05),显示模型极具显著性且模型拟合良好。提示在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F值可知各因素贡献率为B>A>C,即焙制温度>焙制时间>翻面频率,二项式中A2、B2、C2 均呈极显著影响,且F值较高。其中相关系数R2=0.988 2,决定系数R2=0.973 0,变异系数=1.58%。本研究建立的模型科学准确可用于蜈蚣焙制工艺优化。
表8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
 
   绘制各因素对焙蜈蚣评分影响的响应曲面图,以及各单因素之间两两交互作用的关系图。相关结果如图2所示。曲面的陡峭程度与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呈正相关,这一特征越明显,提示该因素对评分的影响越突出[12]。从图2结合方差分析可知,焙制时间(A)和焙制温度(B)对蜈蚣焙制工艺影响最显著。根据回归模型预测,焙蜈蚣最佳工艺为焙制时间20.499 min,焙制温度89.271 ℃,翻面频率10.069次/min。根据实际操作,将预测所得最佳工艺进行调整,即焙制时间20 min,焙制温度90 ℃,翻面频率10次/min。
 
    图2 焙制时间、焙制温度、翻面频率两两交互对焙蜈蚣综合评分的影响
2.8.3 工艺验证 按最佳条件进行3次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平均综合评分为96.786 7分,RSD值为0.62%,与预测值94.396分之间的差距小,提示该模型预测性良好,所得最佳炮制工艺稳定可行。
测定10批蜈蚣炮制前后次黄嘌呤含量,结果显示,10批生品含量为0.321 5~1.187 1 mg/g,均值0.690 2 mg/g,炮制品含量为0.484 9~1.371 2 mg/g,均值0.888 8 mg/g,炮制品中次黄嘌呤含量增高,结果见表9。
表9 生品及炮制品次黄嘌呤含量测定结果(mg/g)
 
   次黄嘌呤具有扩张气管的作用[13]。其他研究显示,次黄嘌呤能显著抑制毒激素-L诱导的脂解作用,表明次黄嘌呤有望成为预防肿瘤恶病质中脂肪耗竭的有效药物之一[14]。故本研究将次黄嘌呤作为测定指标之一。
蜈蚣最常用的炮制方法是焙制法[3]。蜈蚣躯干与头足所含的微量元素相同,惟躯干微高,去头足可相对提高微量元素含量[7]。本研究的最佳炮制工艺:焙制温度90 ℃,焙制时间20 min,翻面频率10次/min。对10批样品进行含量测定,含量相对稳定。
蜈蚣是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熄风镇痉之要药,经炮制后其毒性降低,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5]。炮制工艺的优化旨在确保蜈蚣药材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可能存在的毒性。目前蜈蚣的炮制工艺纷繁多样,质量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药材质量。蜈蚣作为一味常用中药,为确保安全用药,针对蜈蚣的炮制工艺开展了研究。为了充分利用蜈蚣的药用价值并最大化其药效,建议未来在炮制过程中,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异,灵活选择适宜的炮制方法。未来若能成功实现蜈蚣的去毒减毒及活性成分的高效提取,不仅将提升其在中药材产业中的竞争力,还有望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使蜈蚣真正成为中药材产业中的优势品种。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2]吴普.神农本草经[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64.
[3]胡雨,高波,张辉,等.蜈蚣的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4,52(6):98-104.
[4]吴纤愫,周勇,吴益春,等.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多肽识别技术鉴别蜈蚣[J].化学分析计量,2025,34(1):46-53.
[5]王云山,胡珊,朱江,等.正交实验优选醇洗烘制法炮制蜈蚣工艺的质量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23,34(8):1889-1891.
[6]季存蕊,孙佳明,张辉.蜈蚣加工炮制的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5,35(4):390-392.
[7]钟凌云.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
[8]叶定江,原思通.中药炮制学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40-541.
[9]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S/OL].https://mpa.jiangxi.gov.cn/jxsypjdglj/col/col35108/content/content_1839658078203490304.html.
[10]陈坤,李江,彭霜,等.层次分析-熵权法联合响应面法优选参威骨痹片的提取工艺[J].西北药学杂志,2023,38(1):7-13.
[11]徐志伟,曹岗,杜伟锋,等.多指标综合评价麸炒白芍的炮制工艺[J].中草药,2014,45(13):1867-1870.
[12]李雅娟,李芳,李凡,等.盐菟丝子炮制工艺优化[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23,37(4):73-78,84.
[13]张琪,朱叶华,文红梅,等.HPLC-PDA同时测定不同品种及产地蜈蚣中8种核苷类成分[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14):57-61.
[14]吴耕书,张荔彦.五加皮的次黄嘌呤成分对癌性腹水中毒激素-L诱导的脂解反应的抑制作用[J].中草药,1997,28(10):604-605.
Optimization of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roasted Scolopendra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