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5.23.21
中图分类号:R273
刘馨怡1, 张青梅1, 蒋雨欣1, 谌泽芳1, 岑章敏1, 金禹辰1, 张津露1, 刘珍2, 邓天好3
| 【作者机构】 | 1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2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研究所; 3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二科 | 
| 【分 类 号】 | R273 | 
| 【基 金】 | 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6号)。 | 
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2022年全球肿瘤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新发肺癌病例约为220.7万,新增死亡病例约179.6万,中国新发病例约87.1万,死亡约76.7万人[1]。肺癌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等[2]。现代医学治疗肺癌的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靶向、免疫、放化疗等,可有效控制肿瘤生长,但多伴有恶心、呕吐、营养不良、疼痛等不良反应。《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3]和《肺癌中医诊疗指南》[4]明确指出中医药联合西医治疗可改善副作用,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5]。近年来,中医药在癌症防治中的作用逐步提高,国医大师为全国名老中医的杰出代表,总结其临床经验指导临床诊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数据软件分析总结出各国医大师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探析其临床用药经验,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基于资源覆盖的全面性、跨库检索的便捷性及期刊导航的深度和灵活性综合比较选择,最终通过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5年4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第一届至第四届的120名国医大师有关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相关病案,以“肺积”“肺癌”“癥积”“肺恶性肿瘤”“国医大师/国医大师姓名”“名医经验”“验案”“中医药特色治疗”等为检索词,以[主题:(国医大师/国医大师姓名)or主题:(名医经验)or主题:(验案)]and[主题:(中医药)or主题:(中药)or主题:(中西医)]and[主题:(肺癌)or主题:(肺积)or主题:(癥瘕)or主题:(积聚)]and[出版时间:建库to 2025-04]为检索式。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6]中原发性肺癌的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明确,符合“肺积”“肺癌”“癥瘕”“积聚”等范畴;②纳入医家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评选的第一届至第四届国医大师人选;③医案完整,第一诊断与主诉相符;④患者基本信息完善,如就诊时间、姓名、性别、主诉、病史、用药、复诊情况等均完整;⑤运用中医药汤剂治疗。
①未经活体组织检查或细胞学样本确诊;②多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③未使用中医药口服,仅为外敷、药膳、中药注射等;④复诊时间间隔超过半年,就诊时间线不连续;⑤去除重复医案,效果不佳医案,如经中药长期规律治疗仍未能明显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或未能延缓肿瘤进展等。
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7]和《中华本草》[8]对中药名称进行统一规范,如“天龙”统一为“壁虎”、“乌贼骨”统一为“海螵蛸”、“红枣”统一为“大枣”、“佛耳草”统一为“鼠曲草”、“陈棕炭”统一为“棕榈炭”、“金雀根”统一为“锦鸡儿”等;②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数据录入采用双重校验机制。
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处方,将最终处方录入Excel软件中,并配合IBM SPSS Modeler 18.0与IBM SPSS Statistics 25.0等软件对录入数据的频数、频率、置信度、关联规则等进行数据分析,探析其内在规律。
最终纳入验案153例,所统计出现证型共24种,累计频次达153次,其中频次最高的是气阴亏虚证(40次,占比26.14%),肺气与肺阴相辅相成,经癌毒的火热邪气燔灼,极易耗气伤阴而成此证,尤其经放化疗等“热毒”侵袭者更甚,故临床多见;其次为肺脾气虚证(19次,占比12.42%)、痰热壅肺证(15次,占比9.80%)。见表1。
表1 肺癌患者证型分析
 
   共有16种舌象,总计频数306次;共有15种脉象,总计频数153次,其中常见舌脉象分别为舌质红、苔薄白、舌质暗、舌淡红、少苔、苔薄黄、脉细、脉弦滑、脉细数、脉弦等。见表2~3。
表2 肺癌患者舌象分析
 
   表3 肺癌患者脉象分析
 
   共出现298种中药,总频数2 453次,使用频次较高的前10味药物分别为麦冬、黄芪、浙贝母、北沙参、白花蛇舌草、甘草、薏苡仁、白术、茯苓、法半夏。见表4。
表4 肺癌患者高频药物分析
 
   298味中药中,药物四气排前4位为寒(107次,占比35.08%)、温(91次,占比29.84%)、平(86次,占比28.20%)、凉(17次,占比5.56%);药物五味排前4位为甘(125次,占比40.85%)、苦(86次,占比28.10%)、辛(68次,占比22.22%)、咸(17次,占比5.56%);药物归经主要以肝经(149次,占比20.24%)、肺经(145次,占比19.70%)、胃经(98次,占比13.32%)、脾经(97次,占比13.18%)、肾经(91次,占比12.36%)为主。见图1~3。
 
    图1 药物四气分析
 
    图2 药物五味分析
 
    图3 药物归经分析
肺癌治疗验案中,各国医大师所采用的药物功效以补虚药(56次,占比18.42%)、化痰止咳平喘药(40次,占比13.16%)、清热解毒药(31次,占比10.20%)、活血化瘀药、清热药(27次,占比8.88%)为主,总体以扶正固本为要,配合对证加减,攻毒散结故多见效。见表5。
表5 药物功效分析
 
   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高频药物(使用频次>24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建立“数据源-类型-网络图”关联规则数据流,得到高频药物关联规则网络图。见图4。通过网络图形连线粗细判断链接强弱,得到关联度较高的核心药组:北沙参-麦冬(链接数36)、麦冬-天冬(链接数36)、白术-茯苓(链接数35)、石见穿-石上柏(链接数34)。使用Apriori建模进一步挖掘不同中药间的配伍关系,根据设置支持度≥10%、置信度≥80%、最大前项数为2、提升度≥2等条件分析药物组合模式,石见穿-石上柏、北沙参-天冬、天冬-麦冬支持度结果靠前。见表6。
 
    图4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网络图
表6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将高频药物(频次>24次)数据录入Excel软件,用“Y”代表处方中使用该药,“N”代表未使用,将整理好的中药矩阵导入IBM Statistics 25.0,采用系统聚类(组间连接)方式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5类聚类组方。C1:石上柏、石见穿、鸡内金、杏仁、紫菀、夏枯草;C2:北沙参、天冬、麦冬、太子参、百合;C3: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黄芪、党参;C4:浙贝母、薏苡仁、鱼腥草、桔梗;C5:甘草、桑白皮、白花蛇舌草、山慈菇。见图5。
 
    图5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谱系图
肺癌在中医中隶属于“肺积”“肺岩”“息贲”等范畴,针对其病因病机,李济仁国医大师认为多因脏腑虚损,肺气宣降失司,痰凝气滞,血行受阻,痰瘀互结而成[9];潘敏求国医大师认为,瘀、毒、虚是肿瘤形成的病因,肺气阴虚,瘀毒互结于内,积聚结块而成癌[10]。周岱翰国医大师根据肺脾相生,子盗母气的理论提出脾虚痰湿为肺癌的关键病机之一[11]。诸位教授针对肺癌病因病机均强调以正气亏虚为本,结合本研究中证型,肺癌患者多表现为气阴亏虚、肺脾气虚证,其舌脉多舌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西医多认为其与免疫功能抑制、代谢异常、肺功能衰退等机制相关[12-13];正虚受邪,热、毒、痰、瘀、气滞均可为肿瘤发病的重要因素,根据发病因素不同,临床多表现为痰热壅肺、痰毒内结等实证,舌脉多为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滑象,其外在表现多与阻塞性炎症、肺部感染、肿瘤细胞异常增殖与侵袭相关[14-15]。
针对肺癌治疗,孙光荣教授以“中和”治之,整体调节脏腑功能,中和病理产物,控制肿瘤发展[16]。刘嘉湘国医大师认为,肺癌发病与肺脾肾密切相关,喜用入脾、肺、胃、肾经之药,如黄芪、薏苡仁、白术、茯苓、菟丝子等[17]。结合本研究结果,各国医大师用药功效侧重于补虚扶正,同时配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散结抑瘤,体现时时固正培本,适时攻毒祛邪的学术思想。其中麦冬使用频次最高,主滋养肺阴之效;其次为黄芪、浙贝母、北沙参,具备益气扶正、化痰散结的功效,辅以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散结;甘草、薏苡仁、白术、茯苓等使用频率较高,兼顾脾胃之气,体现培土生金的用药经验。结合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看,用药寒温并重,以甘为主,诸脏同调,随证治之。
各国医大师临床常用的药对如沙参-麦冬、麦冬-天冬、白术-茯苓、石上柏-石见穿等,相合而用均可加强药效,达到治疗目的。麦冬中的活性成分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和自噬,抑制肿瘤转移[18]。与沙参合用可养肺阴以清金制木,又能养胃阴以培土荣木,同时药对中的多种有效核心成分与多个靶点结合影响多条信号通路,以达到抑癌目的[19-20]。天冬中的甾体皂苷与麦冬中的甾体皂苷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可协同作用,从而增强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21-22]。白术、茯苓常合用以增强健脾益气的功效。张雪竹等[23]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白术-茯苓”药对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整体协同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石上柏、石见穿均有清热解毒散结的功效。研究显示,石上柏-石见穿药对可通过直接抑制Src激酶活性调控其下游信号网络,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诱导、侵袭阻断及免疫调节[24]。
本研究共得到5类聚类组方。C1:石上柏、石见穿、鸡内金、杏仁、紫菀、夏枯草。杏仁降肺止咳,紫菀润肺化痰;石上柏偏于清热解毒,石见穿偏于活血化瘀,辅以夏枯草清肝散结,三药合用可针对肿瘤热毒瘀的核心病机,抑制疾病进展;鸡内金可防苦寒攻伐之药伤及脾胃。C2:北沙参、天冬、麦冬、太子参、百合。北沙参养阴清热;天冬清肺降火,滋养肾阴;麦冬、百合润肺清心除烦,诸药合用,可增强润肺生津、清虚热的功效。太子参与麦冬合用使补气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敛邪。全方适用于肺阴耗伤、阴虚内热证。C3: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黄芪、党参。黄芪、党参补益元气;法半夏辛温而燥,与陈皮相配增强燥湿化痰的功效,针对痰湿阻肺证多能见效。白术、茯苓为健脾益气之佳品,全方重于补益,提高机体免疫力。C4:浙贝母、薏苡仁、鱼腥草、桔梗。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相合可增强清热化痰的功效;桔梗宣肺利咽,引药上行,薏苡仁健脾渗湿排脓,两者一宣一渗,既能宣通肺气以助排痰,又可健脾祛湿以绝生痰之源。四药合用清热而不伤阴,祛痰而不耗气,适用于肺热痰瘀证。C5:甘草、桑白皮、白花蛇舌草、山慈菇。桑白皮清泻肺热,平喘止咳;白花蛇舌草消痈解毒;山慈菇化痰软坚;甘草调中以减寒凉之性,全方清肺热、化痰结,适用于热毒痰瘀互结证。
综上所述,在治疗肺癌的临床诊疗中,各国医大师临床常以充正固基为本,多采用补虚药,尤其重于甘味药发挥其补中益气的功效,配合寒性药清热解毒,温性药行气活血,则可清疔泄热,化毒消癥达到抑癌效果。同时常用药对配伍及聚类组方中药物配比中清肺热、解毒泻浊、补肺肾二阴、健脾益气等侧重各有不同,体现出“局部抗癌与整体调和”的观念。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1]秦娜,马红霞,靳光付,等.肺癌流行病学研究年度进展2022[J].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14):1068-1073.
[2]尹小倩,苏彬,曲雅静,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2025,36(1):69-72.
[3]林丽珠,王思愚,黄学武.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中医肿瘤学杂志,2021,3(6):1-17.
[4]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癌中医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2.
[5]ZHANG X,QIU H,LI C,et al.The positive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n adjunctive therapy for cancer [J].Biosci Trends,2021,15(5):283-298.
[6]王忠照,唐昊.《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更新要点解读[J].海军军医大学学报,2025,46(1):17-23.
[7]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9]范为民,李艳.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诊治肿瘤用药经验菁华[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32(4):75-76,78.
[10]潘博.潘敏求主任医师治疗肺癌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0,26(3):44-45.
[11]张恩欣.周岱翰教授运用“培土生金法”论治肺癌学术特色初探[J].世界中医药,2016,11(7):1299-1304.
[12]谭勇,吕爱平,鞠大宏,等.肺癌和乳腺癌证候分类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9):672-673,676.
[13]彭玲珍,唐俊.晚期肺癌中医证型与其免疫功能状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23,38(12):1968-1971.
[14]张茜敏.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与中医证型及凝血、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分析[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23.
[15]张佩云,张亚密,贾永军,等.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33(24):3447-3451.
[16]曾镛霏,杨建宇,李彦知.孙光荣教授中和思想治疗肿瘤之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5):122-124.
[17]刘淑清,李和根,徐蔚杰,等.国医大师刘嘉湘从脾肾论治肺癌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0(5):503-507.
[18]高剑坤,梁雪兰,江洪波,等.麦冬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4,42(5):160-164,288.
[19]安莹,张姗姗,张云,等.北沙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J].中草药,2024,55(2):640-656.
[20]张金华,田园,杨晓萍,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北沙参-麦冬药对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2(6):717-725.
[21]LIU Q,LU J J,HONG H J,et al.Ophiopogon japonicus and its active compounds:a review of potential anticancer effect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J].Phytomedicine,2023,113:154718.
[22]KIM J Y,CHOI H Y,KIM H M,et al.A novel cytotoxic steroidal saponin from the roots of 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J].Plants(Basel),2021,10(10):2067.
[23]张雪竹,白旭光,戴旖旎,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白术-茯苓”药对作用机制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5):1-3,7.
[24]颜乐.“石见穿-石上柏”药对通过调控Src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24.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medication rules and experience of mas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