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医精神的深刻内涵、时代价值及传承路径探赜

樊志鑫1, 段云菲2, 方明3, 刘迪1

【作者机构】 1哈尔滨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3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分 类 号】 G641
【基    金】 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
全文 参考文献 出版信息
红医精神的深刻内涵、时代价值及传承路径探赜

红医精神的深刻内涵、时代价值及传承路径探赜

樊志鑫1 段云菲2 方 明3 刘 迪1▲

1.哈尔滨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1;2.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3.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1

[摘要] 经历过浴火历练的红医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生动体现,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仍至关重要。“政治坚定、救死扶伤、埋头苦干、技术优良”是红医精神的深刻内涵,传承和弘扬红医精神有利于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医学人才队伍。在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亟须通过深挖理论,丰富红色资源;强化教育,赓续红色血脉;数智赋能,提升宣传力度等路径,使红医精神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之路,助力健康中国目标实现,为世界提供共建共享全面健康的文明样本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 红医精神;内涵;时代价值;传承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并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1]。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红色资源对传承革命精神、延续红色血脉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意义。红医精神源于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中孕育、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立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济世情怀及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实践品格。大力弘扬红医精神,进一步总结好、提炼好、应用好红医精神,对于传承红色基因、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及维护人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

1 红医精神的深刻内涵

“红医精神有着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英雄气概和革命风范,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3]。它超越了单纯职业伦理的范畴,上升为一种融合了坚定政治信仰、崇高人道主义、顽强奋斗意志和科学理性追求的复合型精神价值体系,是一代代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道德准则和动力源泉。红医精神内涵深刻,包括政治坚定、忠诚执着的价值立场;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使命担当;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坚强意志;技术优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等,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精神力量支撑。

1.1 政治坚定、忠诚执着的价值立场

政治坚定、忠诚执着是红医精神的思想灵魂。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领导下的医疗卫生工作必须以维护人民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红医精神强调政治上的坚定性,要求医疗卫生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忠诚于党的领导、国家的利益,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时,能够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健康,展现出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面貌,这正是对党的性质和宗旨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生动诠释。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师生随军参加战地救护,他们既是护理员、担架员,又是炊事员、宣传员,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经受住了重重考验,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政治坚定、忠诚执着的价值立场。毛泽东同志将卫生防疫工作明确为“重大的政治任务”,他曾指出:“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4]朱德同志更是将“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对人民的“阶级感情”置于对红色军医要求之首,他在红军军医学校成立的开学典礼讲话中就指出:“我们的红色军医,应当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对人民、对伤病员要满怀阶级感情,要有艰苦奋斗、舍己为人、救死扶伤的工作精神,同时还必须具备科学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这就是中央军委对同志们的要求和希望。”[5]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医疗卫生工作的政治性和医务人员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对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政治觉悟、坚定政治立场、忠诚于党的领导意义重大。政治坚定、忠诚执着,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指引,以坚韧不拔的理想信念和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将忠诚和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坚定地捍卫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人民健康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1.2 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使命担当

生命至上、救死扶伤是红医精神的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生命是人的存在基础,尊重和保护生命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红医精神将生命至上作为最高准则,要求医疗卫生工作者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守护生命,不分种族、性别、年龄、经济状况等,都尽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保护和挽救生命,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类福祉的深切关怀。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具体践行,也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集中体现。1938年,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军民的抗战事业,他不顾个人安危,废寝忘食地抢救伤员,直至献出宝贵生命。毛泽东称赞其为“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白求恩身上所体现的正是跨越种族、国界、信仰的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精神,是全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这也为红医精神注入了国际主义的光辉。1941年,毛泽东为中国医科大学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这一崇高精神至今仍激励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树立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呵护人民生命安全。在实际工作中,医疗卫生工作者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6];努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这不仅是对红医精神的传承和践行,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坚守和弘扬。医疗卫生工作者在红医精神的引领下,以实际行动呵护人民生命安全,不断为保护人民生命和推动人类健康事业而奋斗,彰显了红医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永恒魅力。

1.3 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坚强意志

埋头苦干、无私奉献是红医精神的崇高品质。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红医们深知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至关重要,他们以百折不挠的韧性、甘于付出的牺牲精神及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成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力量。在抗战时期,面对物质资源严重匮乏、医疗设备极其简陋、自然环境极度恶劣、受伤人员病况极其复杂等多重挑战,红色医护人员毫不畏惧,冲锋在第一线抢救伤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艰苦环境中锻炼了意志,磨砺了技能,彰显了责任担当精神。这种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生动实践,不仅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红医精神超越了个人利益的局限,将个人的价值追求与人民的利益、社会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面对战争、灾难等紧急情况,还是和平时期的医疗救治任务,都能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保障人民健康默默奉献。

1.4 技术优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技术优良、敢于创新是红医精神的目标要求。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针对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提出:“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7]这一要求对于医疗卫生领域同样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在红医精神中,技术优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正是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前进的关键动力。红医精神鼓励医疗卫生工作者在医疗实践中勇于探索和大胆创新,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更先进的技术和更科学的方法服务于人民健康,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念相契合,体现了红医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品质。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建立之初,毛泽东将“技术优良”确立为学校的办学方针[8]。为红医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技术优良、敢于创新也是医务工作者一直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长征时期,在国民党的封锁下,面临极度艰难的生存环境,教员和学员们以坚韧的毅力坚持学习,他们以土地为纸、以树枝为笔练习医术,行军时把讨论题贴在背包上边走边讨论,没有教材就自行编撰讲义,没有药物就自行上山采药研发,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攻克一个个医疗难题,为保障红军战士的生命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在困境中求生存、在创新中谋发展的精神,正是红医精神中技术优良、敢于创新科学精神的生动写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理性精神,以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贯彻。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弘扬红医精神就是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紧跟科技前沿,勇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医学模式转变,以科技创新驱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2 传承和弘扬红医精神的时代价值

红医精神作为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始终是驱动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引擎。当前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红医精神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了红色基因,对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医学人才队伍意义重大。

2.1 为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维护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彰显了党对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红医精神虽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但其所蕴含的核心价值历久弥新,高度契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筑牢了坚实的精神根基与文化保障。“政治坚定、忠诚执着”的价值立场,深刻揭示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医疗卫生事业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弘扬红医精神,有助于在深化医改过程中,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主义方向。“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核心价值,是健康中国战略“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精神源头与伦理基础。它激励着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将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视为至高无上的追求,在日常工作中全力以赴地救治每一位患者。“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意志品质,是构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重要精神纽带,它激励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坚守岗位、敬业奉献;同时,也感召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疾病预防、志愿服务等活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共同应对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健康挑战。“技术优良、敢于创新”要求医务工作者不断追求专业精进,结合现代医疗技术和社会需求,积极探索新的医疗模式和服务方式,加快构建覆盖全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红医精神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传承和弘扬红医精神,鼓励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卫生健康活动,增强全民健康意识,使健康中国战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实践,推动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全面健康,能够为推动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有利于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使健康中国行动的美好蓝图得以变为现实。

2.2 为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价值引领

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与独特标识,它不仅在革命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对于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也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尤其在医疗卫生领域,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更高的期待,不仅期盼医疗技术的进步,更希望医疗卫生工作者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细致化的服务,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患者的就医体验。红医精神所强调的“政治坚定、忠诚执着”的价值立场,为医疗卫生工作者提供了坚定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价值追求,确保医疗卫生事业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稳健前行;“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使命担当,要求医务工作者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以精湛医术与高尚医德为患者排忧解难,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精准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健康需求;“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坚强意志,鼓励医务工作者不懈努力,无私忘我投身于医疗事业;“技术优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要求医务工作者不断钻研医学前沿知识,勇于探索创新医疗技术与方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深入传承和弘扬红医精神,持续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全面提升医务工作者综合素质,从思想引领到技术赋能,从服务理念更新到职业操守锤炼,多管齐下,有力推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质的飞跃,促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新期待。

2.3 为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医学人才队伍提供丰富育人资源

红医精神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支撑,是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重要育人资源,是医学生的“精神之钙”[10]。弘扬红医精神,旨在培养又红又专的新时代医学人才,以“红”铸魂即坚定的政治立场、深厚的为民情怀、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是医学人才队伍能够肩负起健康中国建设重任的根本保证。以“专”强基即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技术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持续的创新能力,这是服务人民健康的核心本领。红医精神强调二者的辩证统一,要求医学人才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政治坚定、救死扶伤、埋头苦干、技术优良”的红医精神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的内在价值意蕴,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服务人民的宗旨和艰苦奋斗的品质,始终感染、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医学人才自觉肩负使命,学医术、铸医德,为人民服务奠定坚实基础。医学教育肩负着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的重大使命,将红医精神贯穿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不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在毕业后规范化培训阶段及工作之中更要注重对红医精神的宣传和学习,激励医学人才以医者仁心、精湛技艺投入到医疗工作中,培养出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好、富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高质量卫生健康人才队伍,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11]

3 传承和弘扬红医精神的实践路径

红医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孕育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医学领域的重要体现[12]。诞生于战火之中的红医精神蕴含着中国革命的红色基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意义重大。当前,我们可以通过深挖理论、强化教育、数智赋能等方式,不断丰富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提升宣传力度,进一步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红医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树牢“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价值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健康基础。

3.1 深挖理论,丰富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最直观、最生动教材。弘扬和传承红医精神,离不开对理论的挖掘,要强化对红医精神所蕴含的红色基因、价值观念的阐释,结合红医当代实践,丰富红医精神内涵,切实将红医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一是加快建立相关研究机构。推动设立国家级红医精神联盟,整合医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等多学科力量,进行系统性、学理性、前沿性研究,重点聚焦红医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渊源、历史逻辑演进、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共产党其他革命精神的互构关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健康篇章中的当代价值转化等,以开放平台共同开展合作研究,通过对红医精神的现代化解读,丰富其内涵和表现形式,推动红医精神与现代医学发展的结合,使其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融入时代发展需要,为医疗卫生工作者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二是举办以“红医精神”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支持医院、高校等举办相关学术研讨会,通过以文参会的方式征集红医精神的相关论文,并借助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对征集到的优秀作品进行宣传推广,为开展红医精神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各级医疗机构、研究单位、高等学校等应设置专项资金,以学术研讨会为契机,对在红医精神传播、教育和研究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经济奖励、荣誉称号或其他形式的激励,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以此提升各方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是出版宣传阐释红医精神的书籍。系统整理红色医药的历史与发展,编写系统性教材,出版专题研究丛书,深化对红医精神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如《人民卫生健康事业从这里出发》《红医精神概论》等,通过读书会、讲座、展览等形式,促进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帮助医务工作者深入理解红医精神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值,引导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健康,为全民健康贡献力量。同时,加强对红医精神代表人物的研究,深入挖掘红医故事,如白求恩、游胜华、傅连暲等的相关事迹,出版传记、口述史,将其精神具象化、人格化,使医务工作者、社会公众等深刻体会红医精神的崇高价值和深远意义,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激发起践行红医精神的自觉行动,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3.2 强化教育,赓续红色血脉

教育是传承和弘扬红医精神的重要途径。强化红医精神教育,既是对革命先辈医者仁心与奉献精神的致敬,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知识传递、实践浸润与价值塑造,让红色血脉深深扎根于不同群体心中的关键力量。从校园课堂到社会课堂,从书本理论到医疗实践,每一个教育环节都承载着红医精神的传播使命,助力新时代的建设者们将这份精神转化为守护人民健康、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让红色基因在时代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是将红医精神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在历史、语文、道德与法治等相关课程中,有机融入红医故事和基本精神内涵,如奉献精神、责任意识、生命教育等,开发适合不同学龄段的相关绘本、动画、读本等。在高等教育阶段,不仅在医学院校深度融入红医精神,更要推动在综合性大学的公共课、思政课等课程中引入红医精神的相关案例,培养跨学科人才对健康事业人民性的理解。在干部教育培训时,也应将红医精神及其当代价值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启示等,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人的培训内容之中,强化其理解健康事业的政治责任和为民情怀。同时,要推动构建全民红医素养培育工程,发动退休医护人员开展志愿服务,深入城镇、社区、农村开设“红医讲堂”,通过家庭急救培训、红色医疗故事展演等活动,将红医精神转化为健康治理能力。

二是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实践活动。医学类高校可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义诊、健康宣教、扶贫医疗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红医精神的内涵,通过帮助他人来增强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到农村、偏远地区等开展实习或志愿服务,亲身感受红色医疗卫生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以此深化对红医精神的感知和理解。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历史遗址、纪念馆,进行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加深对红医精神的认识,让红医精神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觉的价值选择,并通过实地感受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13]

三是以红医精神赋能医疗卫生行业终身教育。在医务工作者的入职教育与岗前培训中,将红医精神作为新入职医务人员、医院管理者等的必修内容,奠定其职业精神底色。在医护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设置红医精神与医德医风、人文沟通、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担当等相结合的专题模块,强化医务工作者的意识。同时,还可以选树行业典型,持续开展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最美医务工作者等的评选,大力宣传新时代践行红医精神的先进典型,组织巡回报告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3.3 数智赋能,提升宣传力度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衍生出的网络产品愈加丰富多样,各类短视频平台、网站、应用程序等极大地便捷了人们的生活。通过借助融媒体技术,能够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提升红医精神的宣传力度和效果,使红医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更加有形有感有效。

一是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构建融合传播矩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网络平台资源,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多种社交媒体,定期发布红医精神和红色医学相关的动态、故事、研究成果等,设置在线问答、直播互动、用户反馈等环节,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还可以以社区为单位通过手机小程序,定期向社区居民发送健康提示、日常注意事项、红医故事等,凝聚社会健康共识。同时,建立专业的官方网站,整合前述研究资料、文物档案、口述史、文艺作品等,集中展示红医精神的实践案例、文字资料,形成一个全面、动态的红色资源信息库,并提供检索、浏览、学习、下载服务,便于公众查阅和学习。

二是录制系列微视频,提升宣传实效。强化医校共建,调动医生、护士、思政课教师等的积极性,收集和整理红医精神的典型案例,围绕红色医生事迹,特别是身边人身边事,录制系列微课短视频并在医学类院校、医院等场所进行展播,增强医学生及医务工作者对红医精神的认识和认同。鼓励和支持彰显红医精神的纪念馆、博物馆如伍连德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利用抖音、微博等平台,围绕红色医生、革命烈士等发布相关短视频,提升红医精神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红医精神的了解,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红医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三是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活化红色遗产。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构建红医精神虚拟展馆、云上红医纪念馆、战地救护虚拟仿真体验、与红医先辈对话等互动项目,通过呈现互动展品、历史场景在线、重要人物访谈等多种内容,生动再现红医精神的发展历程和现实意义,使参观者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沉浸式体验红医的历史、实践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红医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对红医历史的系统性挖掘与数字化建档,由国家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对散落各地的红色医院旧址、战地救护所遗址、卫生学校遗址、医疗器械文物、档案文献等进行系统性普查、修复、保护和数字化建档,建立国家级红色医疗数字记忆库,为虚拟仿真项目提供丰富、准确的素材,也为后人研究红医历史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开发以红医历史为背景的虚拟仿真教学课程,让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仿佛置身于当年艰苦的医疗环境中,亲身体验红医们在战火纷飞中救死扶伤的艰难与伟大,增强他们对红医精神的感性认识和情感共鸣。

4 结语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考察时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14]把“人民健康”作为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指标,深刻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红医精神内涵丰富,其内蕴的价值理念对促进全人类健康事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必须结合时代发展,深入挖掘红医精神的内涵,深刻感悟红医精神的社会价值,讲好“红医小故事”,领悟“红医大情怀”,赓续红医精神血脉,将个人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健康之基。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知,2021(6):4-10.

[2]刘晴晴,赵丽,王佳璇.红医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源流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4,37(1):80-84.

[3]赵群,孙海涛,李春雨.红医精神的价值内涵及时代意义[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4(7):787-791.

[4]《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76.

[5]红军军医学校创办始末[EB/OL].(2020-06-05)[2025-05-08].https://www.fx361.com/page/2020/0605/6736638.shtml.

[6]王传利,唐梦欣.诠释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光辉文献——纪念《为人民服务》发表80周年[J].红旗文稿,2024(17):40-44.

[7]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8.

[8]赵群,孙海涛,李春雨.红医精神的价值内涵及时代意义[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4(7):787-791.

[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10]李贺梅,王廷贵,龚丹.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路探析[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1(6):6-9.

[11]戴品怡.新医科建设背景下红医精神价值意蕴和育人策略[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3,31(3):263-267,287.

[12]李虎成.红医精神探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4,37(1):75-79.

[13]李锋清.协同理论视域下红医精神教育共同体构建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3,36(7):794-798.

[14]新华社.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1(4):6-8.

Exploring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era value,and inheritance path of the red doctor’s spirit

FAN Zhixin1 DUAN Yunfei2 FANG Ming3 LIU Di1▲

1.School of Marxism,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 150081,China;2.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 150080,China;3.Graduate School,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 150081,China

[Abstract] The red doctor’s spirit,which has undergone the experience of bathing in fire,is a vivid embodiment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spirit.It not onl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volutionary war era,but is still crucial in today’s society.“Political steadfastness,saving lives and helping the wounded,hard work,and excellent technology” are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s of the red doctor’s spirit.Inheriting and promoting the red doctor’s spirit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ealthy China Initiative,improving the level of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in China,and building a high-quality medical talent team in the new era.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it is urgent to enrich red resources by digging deep into theories;strengthen education and continue the red bloodline;empowering with digital intelligence to enhance publicity efforts.The red doctor’s spirit can adapt to the needs of modernization and develop a socialist healthcare indust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is will help achieve the goal of a healthy China and provide a civilized sampl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the world to jointly build and share comprehensive health.

[Key words] Red doctor’s spirit;Connotation;Era value;Inheritance path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5)08(b)-0191-06

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5.23.37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25-05-11)

(修回日期:2025-06-21)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