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调查

张玉, 杜亮, 李亮, 郭启亮, 陈会新, 刘训召, 赵会芳, 孙运粉

【作者机构】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工作处; 青岛市城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督科; 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发展运营部
【分 类 号】 R197
【基    金】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Q-2022093) 齐鲁中医药文化研究项目(2024050)。
全文 文内图表 参考文献 出版信息
山东省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调查

山东省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调查

张 玉1 杜 亮2 李 亮3 郭启亮3 陈会新4 刘训召5 赵会芳1 孙运粉1

1.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山东临沂 276000;2.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32;3.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工作处,山东临沂 276000;4.青岛市城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督科,山东青岛 266100;5.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发展运营部,山东济南 250022

[摘要] 目的 对山东省老年群体的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调查,为完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4年1月1日至3月1日对山东省16市老年群体进行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 检验进行差异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 600份,回收问卷1 552份,问卷有效率为97.00%。1 552名老年人中,男695名(44.78%),女857名(55.22%);认为养老与医疗这两方面的服务需要保持密切联系的有1 284名(82.73%),听说过中医药医养结合情况的1 335名(86.02%),从未听过的217名(13.98%)。认为中医药的诊疗服务适合作为“医养结合”中“医”的一部分的1 198名(77.19%),对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其中需要1 198名(77.19%),不需要354名(22.81%);不同户口类型、文化程度、月收入、医疗保险类型、是否需要别人照顾生活及中医药医养结合了解度等情况的老年人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口类型、月收入、医保类型及中医药医养结合了解度是老年人对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老年群体对中医药在医养结合中的作用认可度较高,且对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较为迫切。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完善政策支持和保障体系及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的推广和普及,提升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

[关键词] 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山东省

随着人口结构转型与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据《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1]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7亿,占总人口的15.4%,抚养比为22.5%。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老年人口数量居全国首位,且面临高龄化、失能化与空巢化叠加的挑战,传统养老模式的服务效能与日益升级的需求结构间矛盾凸显[2-3]

在应对全球老龄化挑战中,中医药依托“整体观-治未病-辨证施养”理论体系,在慢性病管理、功能康复及生命质量提升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其干预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5]。尤其在个性化健康管理领域,中医药通过体质辨识、药膳食疗、经络调理等特色技术,形成多维度健康干预模式,与世界卫生组织“健康老龄化”理念高度契合[6]。山东省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3张典型名片及丰富资源禀赋,为中医药融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7]。然而,当前服务体系存在“医”“养”资源衔接不畅,中医药特色服务渗透率低、专业人才短缺等结构性矛盾,导致供需错配[8-10]。因此,开展区域性需求调查具有紧迫性。本研究旨在调查山东省老年群体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初步探讨其必要性,为促进“医”“养”资源的整合、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完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24年1月1日至3月1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16市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省内居住时间≥1年;③认知及反应能力正常;④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调查。本研究经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YXH002)。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提到的中医药医养结合主要是指在政策引导、中医理论指导下,将中医药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在阅读政策文件和文献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老年人对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认识和需要情况。健康状况分级(很差、差、一般、好、很好)赋分为1~5分。问卷初稿完成后,对50名调查对象进行了预调查,并对5名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咨询,对部分问题的表述和答案进行修订。专家选择标准:①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中医药、养老机构管理工作15年以上;②高级职称;③年龄43~58岁。调查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06,KMO检验系数为0.824,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最终形成具有良好表面效度的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电话访问、网络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1.3 质量控制措施

调查员找到调查对象后,征得调查对象的同意,由调查员指导调查对象规范填写调查问卷,必要时进行一对一访谈填写,收集研究资料。调查问卷除基本信息之外每个问题没有对错之分,只了解被调查者对该问题的认知和意愿。调查员为经过培训的预防医学专业、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及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和大学生。调查结束后,调查员组长负责问卷抽查复核,保证问卷质量。问卷回收后,实施数据清洗,剔除研究内容相关数据缺失严重的样本。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Epidata 3.1双录入调查问卷的数据和利用Excel清洗整理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 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群体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52份,有效回收率为97.00%。在1 552名调查对象中,男695名,占比44.78%,女857名,占比55.22%;平均年龄为(68.32±9.24)岁。近1年健康状况方面,表示一般占比31.06%,表示好占比37.95%,表示很好占比24.10%,老年群体近1年健康状况得分为(3.78±0.91)分。

2.2 老年群体对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认识和需求情况

分析老年群体对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认识和需求情况,82.73%的老年人认为养老和医疗服务需要保持密切联系。77.19%老年人认为中医药的诊疗服务合适作为“医养结合”中“医”的一部分,认为不合适占比6.64%。在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方面,老年人对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较高,其中表示需要的占比77.19%,不需要的占比22.81%。见表1。

表1 老年人对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认识和需求情况(1 552名)

2.3 老年群体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居住情况、职业的老年群体对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口类型、文化程度、月收入、医疗保险类型、是否需要别人照顾生活及中医药医养结合了解度的老年群体对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老年群体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的单因素分析[例(%)]

2.4 老年群体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的多因素分析

将老年群体是否需要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多重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方差膨胀因子值为1.317~3.624,均<5,提示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口类型、月收入、医保类型及中医药医养结合了解度是老年人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3 变量赋值情况

表4 老年群体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山东省老年群体对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整体需求态势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老年群体对中医药在医养结合中的作用认可度较高,且对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较为迫切。82.73%的老年群体认为养老与医疗服务需要保持密切联系,这表明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模式有着较高的期待。此外,77.19%的老年群体认为中医药的诊疗服务适合作为“医养结合”中“医”的一部分,显示出中医药在老年群体中的接受度和信任度。山东省老年群体对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程度为77.19%(1 198/1 552),高于王先菊等[11]对河南省老年人的研究结果(66.70%)。这一结果与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等方面的优势密切相关,也与山东省作为中医药文化发源地,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较高有关[8]

3.2 老年群体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口类型、月收入、医保类型及中医药医养结合的了解度是老年人对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城市户口的老年群体对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显著高于农村户口的老年群体(OR=2.024,95%CI:1.379~2.972)。这可能与城市地区的医养资源相对丰富,老年人对服务的可及性和期望值较高有关,城市地区老年人相对来说有较多的财富积累、较高的社会地位,思想观念更是与时俱进,追求高质量康养服务,更倾向于选择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来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12-13]。相反,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老年人对中医药服务的认知和利用程度较低。黄娟等[14]研究发现,对中医药认知度越高的人,更加关注和信任中医药,同时也更倾向于自己使用和推荐他人使用中医药服务。本研究显示,月收入是影响老年群体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影响因素(P<0.05),<2 100元(OR=2.121)和2 100~4 000元收入人群(OR=2.472)较(>4 000~6 000元收入人群(OR=1.824)需求更大。这可能是因为低收入老年群体更依赖医保覆盖的普惠性服务,而高收入群体可能在支付医疗费用和选择高质量服务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力,可购买符合个人精准需求的市场化健康管理服务[13]。医疗保险类型方面,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老年群体对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显著高于自费群体(P<0.001),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者需求强度最高(OR=2.683)。这可能是因为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在医疗费用报销方面享有优惠的待遇,对中医药服务的支付能力和可及性较强[15]。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者多为非正式就业群体,养老保障不足,需要成本可控的医养服务,所以对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更高;而自费老年群体因经济能力有限被迫抑制了对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老年群体对中医药医养结合的了解度影响其对于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P<0.001)。老年人对中医药医养结合的了解度越高,其对于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越强。其中,从未听说过的老年人需求最低(OR=0.132);听说过但不了解和听说过且基本了解的老年人的需求要高于从未听说过的老年人,OR值分别为0.295和0.726。这是因为了解中医药医养结合的老年人能够认识到其在预防保健、疾病康复等方面的优势,从而更愿意接受这种服务模式,而对中医药医养结合缺乏了解的老年人,则可能因认知不足影响其需求[16]。信息壁垒导致潜在需求无法转化为有效需求,尤其在农村及低学历群体中更为突出。

3.4 优化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策略

结合本研究,提出以下改善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建议:第一,均衡资源分配。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式重点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关注农村地区和低收入老年人群体,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推广流动中医诊疗车、远程会诊等模式,使技术、设备、人员等资源下沉到基层,缩小城乡和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使更多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17]。推动社区嵌入式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城市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依托乡镇卫生院和中医馆,将中医“治未病”理念、方法和适宜技术嵌入社区(村)并延伸至家庭[18]。第二,完善医保政策。扩大中医药服务项目、中药饮品和中成药的医保报销范围[19],尤其是针对老年人常见疾病和慢性病的中医治疗项目,如针灸、推拿、艾灸等,提升服务可及性和质量。考虑到中医药在慢病防控中疗程较长的特点,设立长期护理保险或特殊医保政策,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20]。探索按病种付费、按服务人次付费、按疗效付费等多元化的医保支付方式,鼓励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21]。第三,深化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医养结合服务的精准推广。开展精准化健康宣教,对于城市户口、文化程度较高、经济收入较高的老年群体,重点推广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的优势和特色,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针对农村及低收入、低学历老年群体,通过通俗化科普手册、村级广播、短视频等媒介普及中医药基础理论与慢病防治知识,降低认知门槛[22]。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制作系列科普短视频,结合典型案例宣传中医药在老年健康管理中的独特优势,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传播矩阵[23]。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中医药文化公益宣传,通过激励机制引导老年人主动参与健康管理,营造“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社会氛围。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EB/OL].(2024-10-11)[2025-06-01].https://www.mca.gov.cn/n152/n166/c1662004999980001780/content.html.

[2]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60岁以上人口2391万人山东四项举措应对老龄化[EB/OL].(2024-05-12)[2025-06-01].https://sd.ifeng.com/c/8ZVUd7nqoue.

[3] 衣军强.养老服务就业人才供给:形势、现状与对策——以山东省情况为例[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3(8):12-15.

[4] 王剑锋,王献竹,司建平,等.医养结合机构老年慢性病人群中医药服务获得感评价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4,41(3):355-360.

[5] 曹燕,富佳薇.慢性病管理采用中医药干预的意义[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4,32(22):127-129.

[6] 李琦,吴宪.我国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的实践成果、面临挑战及优化对策[J].老年医学研究,2021,2(2):32-38.

[7] 尚云冰,曲芊芊,闫方杰,等.齐鲁中医药文化植入中医经典医著选读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J].基层中医药,2024,3(3):60-65.

[8] 汤凯璇,王飞,李先强,等.中医药核心思想视域下山东省医养结合模式探讨及提升路径[J].中国临床研究,2022,35(12):1780-1784.

[9] 马慧芬,王德龙,陈道澳,等.医养结合模式的人力资源供给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9):2283-2287.

[10] 刘芷含,苏林仪,贺小娇.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影响组态分析[J].医学与社会,2023,36(3):17-22,29.

[11] 王先菊,司建平,郭清.河南老年人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的需求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医药导报,2022,28(2):109-112,145.

[12] 李英超.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社区中医药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3.

[13] 潘洋,于书洋,巩淑萍.中医药医养结合助力健康老龄化产业发展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22,41(9):78-80.

[14] 黄娟,王樱霖,李嘉欣,等.山东省16地市居民中医药知信行现状调查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4,62(11):115-124.

[15] 谢军,余其贵,程秀俊,等.合肥市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3,43(10):750-754.

[16] 陈布彤,王前强,张瑞达,等.南宁市社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J].卫生软科学,2023,37(2):32-36.

[17] 张安,杨洋,刘艺,等.健康乡村建设背景下上海市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能力现状与提升对策[J].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2024,27(3):224-229.

[18] 司建平,王先菊,郭清.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4,27(34):4327-4335.

[19] 张嘉颖,王军永,李欣咪,等.我国中医医疗服务领域问题分析与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3,43(10):732-736.

[20] 于洋,李含伟.社区居家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分析与测度[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5,38(3):310-320.

[21] 刘黎明,杨雨润,宣天惠,等.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相关政策梳理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12):185-189.

[22] 王景荣,崔伟芳,王灿友.基于TISM模型与MICMAC分析的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2,39(9):712-716.

[23] 张一雯,李哲,薛文婧.中医药服务参与医养结合机构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5,49(1):16-19.

Surve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tegrated health care and elderly care service needs in Shandong Province

ZHANG Yu1 DU Liang2 LI Liang3 GUO Qiliang3 CHEN Huixin4 LIU Xunzhao5 ZHAO Huifang1 SUN Yunfen1

1.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Shandong Medical College,Shandong Province,Linyi 276000,China;2.School of Public Health,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China;3.Student Affairs Office,Shandong Medical College,Shandong Province,Linyi 276000,China;4.Department of Supervision,Chengya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handong Province,Qingdao 266100,China;5.Department of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s,Shandong Second Provincial General Hospital,Shandong Province,Jinan 25002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mand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tegrated health care and elderly care services among older adults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health-oriented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onducted using convenience sampling among elderly residents across 16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January 1 to March 1,2024.Data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tegrated elderly care service needs were colle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SPSS software(version 27.0).Chi-square tests were employed to assess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 using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Results A total of 1 60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and 1 552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yielding a valid response rate of 97.00%.Among the 1 552 elderly participants,695 (44.78%)were male and 857 (55.22%) were female.Close integration between elderly care and medical services was reported as necessary by 1 284 participants (82.73%).Awarenes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care and elderly care services was indicated by 1 335 participants (86.02%),while 217 participants (13.98%) reported no prior awareness.The suitabi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ervices as the “medical” component within integrated care was acknowledged by 1 198 participants (77.19%).Demand for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care and elderly care services was expressed by 1 198 participants (77.19%),while 354 participants (22.81%)reported no demand.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mand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al-nursing integration elderly care services among the elderly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educational levels,monthly incomes,types of medical insurance,whether they needed others to take care of their daily lives,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al-nursing integration(P<0.05).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type,monthly income,medical insurance type,and awarenes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e were significant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demand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healthcare and elderly care services among the elderly (P<0.05).Conclusion Older adults demonstrate high recogn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role in integrated elderly care and exhibit substantial demand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tegrated services.Policy support and safeguard systems require enhancement to promote the ado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tegrated elderly care.Service quality improvement remains crucial to meet the diverse health and elderly care needs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tegrated medical and elderly care;Elderly care services;Demand;Shandong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5)08(c)-0041-06

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5.24.08

[基金项目]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Q-2022093);齐鲁中医药文化研究项目(2024050)。

[作者简介] 张玉(1995.1-),女,硕士;研究方向:卫生政策、养老服务。

[通讯作者] 孙运粉(1969.10-),女,教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养老护理。

(收稿日期:2025-06-03)

(修回日期:2025-06-27)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