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5.24.24
中图分类号:R277.7
杨璠, 胡方林
| 【作者机构】 |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 
| 【分 类 号】 | R277.7 | 
| 【基 金】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医藏》提要编纂项目(KJS-ZHYC-2020-007)。 |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管腔阻塞或狭窄,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一类临床常见心血管病[1]。焦虑、抑郁状态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显著相关[2]。据统计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分别占冠心病发生事件的32.9%和31.3%[3]。冠心病与焦虑、抑郁状态在多个病理生理学方面存在功能和机制的牵连,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但精神类药物多伴有心脏毒性,与冠心病的常规药物联用效果并不理想[4-6]。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归属“胸痹”“心痛”等范畴,焦虑、抑郁状态则多属“郁证”“百合病”“脏躁”等范畴[7]。其中,抑郁状态患者多属郁证,为肝气疏泄不及、郁结在里,因木气不达,累及心火,心阳失于振奋,故其人少言寡语、情绪低落;焦虑状态患者多为脏躁,以肝气不舒为本,但有郁而化热之标,其肝气逆而上扰心神,故见其人情绪激动、行为乖戾、狂躁不安,两者均与心、神有关。营卫倾移理论出自《黄帝内经》,认为营卫二气发生倾斜,将导致气血的流通失司。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者,以心先病,继而神志有异为病程进展,而心藏脉、脉舍神,营卫二气乃水谷精微所化生,通行于血脉内外,与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的功能密切相关,若营卫功能失衡,则气血失序,神魂不安。本文从营卫倾移视角下探析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状态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素问·离合真邪论》言:“经言气之盛衰,左右倾移……此皆荣卫之倾移,虚实之所生。”营卫同源于水谷精微,营气属阴,循脉运行,主滋养濡润、化生血液,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卫气属阳,循于脉外,主温煦肌表、防御顾护。经络气血分布构成营卫倾移的内在基础,营卫偏聚为实,营卫失养为虚,营卫发生倾移的本质是营卫关系失序引起气血关系的失调。若营卫二气动态平衡被打破,进而产生机体局部气血偏虚或实的病理变化。
《类经·营卫三焦》[8]言:“营中未必无卫,卫中未必无营。”可见营卫二气虽分属阴阳,各行其道,但并非截然分离,营内应于卫,卫外守于营,双方在协同转化、动态互济中实现平衡,营卫平衡是维系机体内环境功能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营卫相随,内外协调,机体维持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若营卫倾移,气血分布有异,则阴阳失衡,病则由生。
《类经·孙络溪谷之应》云:“表里之气,由络以通,故以通营卫。”孙络是营卫之气贯通交汇的场所。《伤寒论·辨脉法》曰:“荣卫不通,血凝不流。”营卫运行关系失和则血液堵塞脉道、损伤脉体,引发络脉病变。络病可引发心血管系统的相关病症,发现络病的概念与现代医学中微循环障碍有所关联[9]。《灵枢·痈疽》曰:“营气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当营血留滞,卫气郁遏,这种失衡引发气血逆乱及津液输布异常,导致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胶结阻于脉道,形成冠心病痰瘀互结,脉络阻滞的病理状态。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中医营卫-气血理论与现代医学中血管的生理功能高度吻合,血管内皮与营气、血管外膜与卫气均存在功能上的对应关系[10]。营卫倾移损伤血管内皮与血管外膜功能及结构的完整性,这种双重损害可加重冠脉微循环障碍[11]。可见,血管内外膜协同损伤的机制与中医“营卫倾移”理论具有内在一致性。
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多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被过度激活,导致血管过度收缩、血管壁脂蛋白大量积聚、内皮功能障碍及血管重构等,持续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12]。焦虑、抑郁可经过多种途径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3]。冠心病伴抑郁症状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显著下降可反映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14]。营气濡养脏腑,卫气固护肌表,与迷走神经对内脏功能的调控、交感神经对外周血管的调节具有功能上的相似性。两者互根互制以确保血脉顺利运行,这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交互调控制约以维持心脏功能的正常运作与血管舒缩的动态平衡具有一致性。营卫失衡可表现为自主神经紊乱。《灵枢·五乱》载:“卫气逆行……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静伏。”卫气运行的改变干扰其功能正常发挥,卫气逆行则出现胸闷、心烦等症状,与心脏交感神经亢奋时引发的焦虑、烦躁等症状相似。营卫紊乱通过免疫介导的过度炎症反应破坏神经微环境[15]。
现代研究显示,营气在功能上对应机体的营养代谢系统,通过循环系统维持组织器官代谢需求,卫气类似免疫细胞成分,与免疫防御系统具有同源性,两者协同作用可视为代谢-免疫稳态的动态平衡[16]。《灵枢·营卫生会》言:“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提示营卫失衡时免疫稳态破坏的病理状态,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清除能力将受到显著影响。卫气慓疾滑利,流行迅速,为水谷之悍气,其“悍气”之特性体现为对内外环境变化快速应激的反应能力。当营卫偏移尚处于可代偿的范围内,脉外的卫气可通过脉络感知脉内营阴的虚衰,加强固护功能以维持营卫关系的平衡变化,使机体的内环境保持稳定,维持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的正常功能。年近垂暮或脾土不运者,多见营阴亏耗,脏腑、经络、肌腠失养,而卫阳偏亢,卫气的代偿性亢进可突破生理界限,内陷脉道与血相博,损伤血脉,进一步耗损气血。卫气亢进导致免疫细胞异常活化、促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及自身组织损伤,引发炎症反应使病理产物进一步蓄积[17]。营阴虚少,则机体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下降,将因虚致实,使诸多代谢产物难以消解而耗伤机体,同时血少不能养神,可见心气虚则恐之脏躁、心肺阴虚之百合病等情志病[18]。可见,当人体代谢调控与免疫监视功能出现协同障碍,代谢产物可因转运不及或生成过多聚而成痰,化为膏脂斑块,斑块处释放的炎症因子及黏附因子又将不断激活免疫系统,诱导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活化吞噬脂质、破坏脉道,促成冠心病,而营阴不足不能养护神魂,则为伴发焦虑、抑郁等神志症状提供病理环境。
血脉作为营卫运行与功能发挥的载体,其阻塞由营卫失和引起[19]。《研经言·原荣卫》[20]言:“惟血随荣气而行,故荣气伤则血瘀,津随卫气而行,故卫气衰则津停。”痰浊、瘀血是营卫失和的病理产物,津血同源而异态,瘀是痰的病理深化,对血脉产生更强的实质性损害,而痰浊阻滞又加重血行不畅,形成“血不利则为水,水不利变生瘀血”的恶性循环。冠心病从内皮损伤、斑块形成与脱落到血管栓塞、心肌缺血的病程进展,与痰瘀在互相阻滞中加重血管瘀堵程度存在同构性[21]。因此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者若以胸痹疼痛、日轻夜重、舌暗紫有瘀斑等痰瘀阻络为主要表现者,临证当以化痰散瘀,调营和卫为治,临床可选用血府逐瘀汤。研究显示,血府逐瘀汤调节5-羟色胺水平时可影响脑内Bcl-2和Bax的表达,同步改善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22]。其中,川芎多糖作为川芎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保护心功能;桃仁-红花药对抑制关键靶标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1等蛋白表达,发挥调脂、抗炎、抗主动脉内膜损伤等作用;赤芍活性成分可减缓中枢神经损伤、调节脑-肠轴,实现抗抑郁效应[23-25]。痰和瘀可互化,治疗当以疏畅气血为关键,在给予活血化瘀之品时配合半夏、浙贝母、瓜蒌根等化痰之物,从而实现痰瘀并治,气机畅达,复营卫循行之通路。
《明医杂著·医论》[26]言:“心病先求于肝,清其源也。”肝主一身气机,藏血而主魂,与心共司情志,肝失疏泄,则脉中营阴滞涩,化生痰瘀等实邪,阻塞脉道,发为心痛。反之,冠心病患者因脉中膏脂、瘀血沉积,有碍气血通行,扰及肝木,也能发为焦虑、抑郁等情志病。《证治汇补·郁症》[27]言:“郁症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因此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须谨记疏泄气机,使肝木调达,临床可使用柴胡疏肝散、加味逍遥散等加减。陆雅席等[28]研究显示,加味柴胡疏肝散通过抑制慢性应激导致的神经内分泌紊乱,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大鼠模型效果显著。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加味柴胡疏肝散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心肌细胞、降低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调节氧化应激等多靶点和多层次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者的临床症状[29]。陶红清等[30]研究显示,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患者采用加味逍遥散干预后,其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 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
中焦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失调则营卫化生乏源,因此脾胃健运如常是营卫充盛的必要前提。《景岳全书·非风》[31]云:“凡经络之痰,盖即津血之所化也,使果营卫和调,则津自津,血自血,何痰之有?”脾土失健,营血虚少,卫阳失固,必致心脉虚损,心神失养,引发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因此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者若兼见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疲倦懒动、唇舌色淡等脾土失运,气血虚损的表现,临证当以补气益营,健脾养心为治,临床可选用养心汤、补中益气汤等。张清伟等[32]研究显示,养心汤加味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伴发焦虑的老年患者进行干预,其焦虑、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郑娴等[33]提出,补中益气汤对冠心病证属心脾气虚者,方证契合,效果极佳。巫遥等[34]研究显示,补中益气汤可通过补益脾气、养护心神,实现改善抑郁症患者神志症状的目的。研究显示,路志正教授临证以归脾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益气健脾以治其本源,脾健则水谷得化,气血充盛,而营卫自和矣[35]。可见,脾气运健则气充血畅,如此使营卫生化有源,营血和调,而心血得以充养,心神安定无碍。
笔者从营卫倾移理论出发,系统阐释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营卫倾移导致气血失和、血脉受损、心神失养是其主要成因,牵涉肝、脾二脏及壅塞于脉道的痰瘀邪气。营卫倾移分别与现代医学中微循环障碍、神经功能失调、代谢-免疫功能失衡有相当程度的相似性。治疗方面当以调和营卫为纲,并视患者临证侧重不同,辅以化痰散瘀以通心络、疏达肝木以行气机、健运脾土以养化缘的不同治法,以期为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中医诊疗提供思路。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1] 张书萌,陈伶利,陈宇霞,等.基于双心医学和病证结合探讨冠心病焦虑抑郁状态及中医药干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39(4):2039-2044.
[2] WEBER C,FANGAUF S V,MICHAL M,et al.Cortisol awakening reaction and anxiety in depress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J].Clin Med,2022,11(2):374-375.
[3] 赵吉祥,于游,黄国威,等.基于“因郁致病”理论应用“态靶”思维探讨冠心病与焦虑抑郁的共病机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27(6):67-71.
[4] 孙彦琴,宋淼豫,李兴渊,等.朱翠玲从少阳证论治双心疾病经验[J].中医学报,2025,40(3):603-607.
[5] WENZEL-SEIFERT K,WITTMANN M,HAEN E.QTc prolongation by psychotropic drugs and the risk of torsade de pointes[J].Dtsch Arztebl Int,2011,108(41):687-693.
[6] STOLLINGS J L,BONCYK C S,BIRDROW C I,et al.Antipsychotics and the QTc interval during delirium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a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ama Netw Open,2024,7(1):e2352034.
[7] 朱辰瑶,颜旭,贺嘉琪,等.国医大师孙光荣从“气血中和”辨治双心疾病[J].时珍国医国药,2025,36(11):2168-2170.
[8] 张景岳.类经[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9] 张乐松,李军,张文杰.李军教授治疗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临证经验[J].中国医药导报,2025,22(5):149-153,157.
[10] 吴相君,常成成.基于脉络学说分析通心络胶囊对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系统干预价值[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24(8):7-11.
[11] 付柔婷,张艳.基于“调和营卫、解郁化浊”理论探析双心病的诊疗思路[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5,39(1):59-62.
[12] 姜佳慧,李思琦,陈利浩,等.基于营卫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现代理论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24,16(29):100-104.
[13] 谭猛,李成,张笑霄,等.调和营卫法在双心疾病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22,63(7):691-694.
[14] 辛若丹,李文森,管考华,等.焦虑抑郁障碍与冠心病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6):1556-1559.
[15] 龚翠兰,杨仁义,颜思阳,等.基于“营卫-血管微循环-神经微环境”辨治脑卒中[J].中医学报,2024,39(2):269-272.
[16] 周明爱,周东浩.复杂性科学视角下营卫虚实的数学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7):1624-1627.
[17] 李奕,姜晓晨,刘福栋,等.基于《黄帝内经》“营卫倾移”理论初步构建恶性肿瘤辨治体系[J].中医杂志,2024,65(23):2408-2412.
[18] 王昀,王超,丁婉丽,等.双心疾病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瘀热虚滞”病机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4):347-352.
[19] 周欢,张军平.从“疏肝气,调营卫”角度探讨柴胡桂枝汤治疗冠心病的用义与内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5):1170-1173.
[20] 莫枚士.研经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1] 林煜坤,陈佳慧,李廷杰,等.冠心病中医病机与辨治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24,45(11):1579-1581.
[22] 王超,王昀,赵海滨.从中医“双心学说”探析冠心病合并焦虑的论治思路[J].环球中医药,2016,9(12):1476-1478.
[23] 赵威瑾,李畅,李知娟,等.川芎多糖调节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14):2546-2552.
[24] 薛剑,马伟,徐世一,等.赤芍活性成分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4,55(19):6806-6819.
[25] 方欢乐,陈衍斌,张鑫,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实验验证的桃仁-红花药对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3,34(9):1245-1254.
[26] 王纶.明医杂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27] 李用粹.证治汇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28] 陆雅席,吴戈,杨苹,等.加味柴胡疏肝散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10):2421-2428.
[29] 吴戈,陆雅席,杨苹,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冠心病伴焦虑/ 抑郁的作用机制[J].广西医学,2023,45(3):309-316.
[30] 陶红清,林轶蓉,张进,等.加味逍遥散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状态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3):498-501.
[31] 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3.
[32] 张清伟,潘朝锌,何新兵,等.养心汤加味方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 冠脉塔桥术后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501-502.
[33] 郑娴,王铁铮.王乐善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心血管疾病理论初探[J].吉林中医药,2020,40(6):729-731.
[34] 巫遥,徐成成.顾锡镇教授基于气机理论论治抑郁障碍[J].环球中医药,2023,16(8):1580-1583.
[35] 肖璐,隋歌川,冯玲.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经验举隅[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8):1066-1068.
Exploration on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bined with anxiety-depression based on ying-wei imbalance theory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