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5.25.12
中图分类号:R711.71
王宝俊, 张宇迪
| 【作者机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妇科 | 
| 【分 类 号】 | R711.71 | 
| 【基 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北京妇幼保健院科技创新及转化专项项目(FCYYLC202404)。 |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 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发病率为7%~23%,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过多及不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手术及介入治疗,其中手术是缓解症状、改善生育功能的重要方式。常见手术方式包括子宫切除术、病灶切除术及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放置术等,但各有局限。子宫切除术创伤大、影响生育;病灶切除术复发率高;LNG-IUS虽可显著改善子宫腺肌病相关的疼痛和月经过多症状,但因子宫腺肌病患者宫腔增大、子宫收缩异常,易发生脱落[2]。研究显示,LNG-IUS的3年自发性累积排出率可达9.6%,其中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脱落率高达11.1%,显著高于普通人群[3]。为提高LNG-IUS的稳定性,本研究对比分析联合使用LNG-IUS与宫腔形宫内节育器及宫腔镜下LNG-IUS缝合固定两种方法,评估其对症状改善、术后并发症及LNG-IUS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
样本量计算:根据前期研究和临床经验,预计采用LNG-IUS联合宫腔形宫内节育器放置术患者的下移脱落率为30%,宫腔镜下LNG-IUS缝合固定术为5%。设定显著性水平为0.05(双侧检验),把握度为80%。采用两独立样本比例比较的χ2 检验进行样本量计算。计算每组样本量约为33例,总样本量为66例。考虑到可能的失访率(预计为10%),最终样本量需增加至73例。本研究最终纳入85例研究对象,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统计学效力。
本研究为前瞻性分析,纳入2018年1月至2024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LNG-IUS治疗的8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宫腔镜下LNG-IUS联合宫腔形宫内节育器放置术者41例,为双环组;宫腔镜下LNG-IUS缝合固定术者44例,为缝合组。本研究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4-KY-082-02),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有痛经或月经过多症状,超声提示子宫腺肌病;②愿意接受LNG-IUS治疗且无生育要求;③术前子宫体长径7~10 cm。排除标准:①有LNG-IUS禁忌证;②宫腔占位病变;③随访不足1年。
1.3.1 宫腔镜下LNG-IUS联合宫腔形宫内节育器放置术 手术器材准备:LNG-IUS(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宫腔形宫内节育器(河南雅康药业有限公司)。
手术步骤:①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静脉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②放置窥阴器,钳夹宫颈,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宫颈、宫腔形态,内膜厚度,双侧宫角及输卵管开口情况,必要时行占位病变切除或诊刮。③若宫腔镜探查未见放置节育器禁忌,备宫腔形宫内节育器及LNG-IUS。④将LNG-IUS置入宫腔。⑤将宫腔形宫内节育器置入宫腔。⑥经宫腔镜检查节育器位置是否正常,如位置偏移,镜下利用镜体调整至正常。
1.3.2 宫腔镜下LNG-IUS缝合固定术 手术器械准备:缝合手术所用宫腔镜设备为宫腔镜冷刀手术SWD-GQJ-I系统(杭州索德公司医疗设备有限公司),镜体外鞘直径8.5 mm,术前需扩宫至9.0号。术中所用缝线为2-0聚酯不可吸收缝合线。膨宫介质为0.9%氯化钠注射液,膨宫压力设定为100 mmHg(1 mmHg=0.133 kPa)。
手术步骤:①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静脉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②放置窥阴器,钳夹宫颈,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宫颈、宫腔形态、内膜厚度,双侧宫角及输卵管开口情况,必要时行占位病变切除或诊刮。③去除LNG-IUS的尾丝后,用2-0号不可吸收聚酯缝合线中段于LNG-IUS的横向与纵向臂交汇处打结。④使用卵圆钳或持针器于宫腔镜直视下钳夹缝线(距针约3 cm),将缝针置入宫腔。⑤使用持针器垂直夹住缝合针的后中部,在子宫靠近宫底的前壁或后壁缝合1针,注意尽可能靠近中线位置。用持针器将针线拉出宫腔,将LNG-IUS牵引至宫腔内,置宫腔镜,确认LNG-IUS的T形臂交叉点紧贴宫壁,并调整LNG-IUS的位置。⑥在体外将缝线打结,并适当拉紧一侧缝线,在宫腔镜的指导下,使用推结器将线结推入宫腔并拉紧,重复此过程2~3次以完成LNG-IUS的固定。⑦使用微型剪刀通过宫腔镜操作通道剪断缝线。⑧通过宫腔镜检查LNG-IUS在宫腔内的位置。
1.4.1 一般资料 包括研究对象的年龄、节育器下移脱落史、术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s,GnRH-a)预处理、症状、术前子宫体积、宫腔深度。
1.4.2 治疗效果 评估内容包括痛经程度及月经量多的改善情况。痛经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进行评估,分值越低,痛感越轻。月经量多参照《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更新版)》[5],根据标准定义,即影响身体、社交、情绪或日常生活质量的月经期失血,无论是否伴有贫血。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症状完全消失)、显著缓解(评分降低≥50%)、部分缓解(评分<50%)、无缓解(评分无变化),其中完全缓解和显著缓解视为有效。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治疗效果的评估时间为术后1年。
1.4.3 手术情况 包括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出血量。
1.4.4 节育器结局指标 节育器下移或脱落多发生于放置后1年内[6-7]。本次随访中,节育器下移及脱落情况以术后1年的超声检查结果为准;术后不规则出血的评估时间亦为术后1年。
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P25,P75)表示,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P25,P75)表示,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注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缝合组治疗效果优于双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两组治疗效果(痛经程度)比较[例(%)]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月经量多)比较[例(%)]
 
   两组住院天数、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双环组,节育器下移脱落率低于双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手术情况及节育器下移脱落情况比较
 
   除节育器下移脱落者外,双环组剩余27例,缝合组剩余42例。双环组不规则出血发生率为70.37%(19/27),缝合组不规则出血发生率为52.38%(22/42);两组不规则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为降低LNG-IUS在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的脱落风险,临床主要采用两种策略:一是GnRH-a预处理以缩小子宫体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对子宫体积>孕8周、宫腔深度>10 cm者,使用GnRH-a预处理3~6个月。部分研究显示,放置前预处理可降低LNG-IUS脱落率[8-9];但Park等[10]发现,对子宫>12周者,GnRH-a效果有限,脱落率仍达37.5%。GnRH-a成本高、副作用多(如潮热、骨质疏松),部分患者不耐受,应用受限。因此,探索其他固定方法势在必行。二是改变LNG-IUS固定方式,如联合使用宫腔形节育器(如金属圆环)以增加稳定性。但该方法疗效存在争议,李飞飞等[11]研究显示,其效果有限,本研究结果与之相同。理论上增大节育器体积可适应宽大宫腔,但实际联合放置后节育器常形态不规则,尤其在宫腔形态异常者中,固定效果不佳。
宫腔镜下LNG-IUS缝合固定术为解决此难题提供了新思路。自2021年开展以来,初步研究已显示其能稳定LNG-IUS位置[12-14]。本研究结果显示,缝合组治疗效果优于双环组,且缝合组节育器下移脱落率低于双环组,提示缝合固定术不仅能维持LNG-IUS的疗效,更从根本上解决了其易脱落的问题,是当前更为有效的固定策略。
术后点滴出血属于LNG-IUS常见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住院天数、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双环组,这与缝合术的技术复杂性有关。任逸雯等[15]研究指出,单手缝合挑战较大,缺乏精确引导装置,且非吸收线材打结后牵拉困难。目前另一种无缝合LNG-IUS固定术则不受此限制,赖贺等[16]利用吉妮的锚定原理,将其与LNG-IUS绑定在一起,固定在宫腔中,而Yu等[17]在“T”形交叉处约1 cm处打一个大结,带有大结的LNG-IUS通过微型钳被插入肌层,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选择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短,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如缝线侵蚀、宫腔粘连)需更长时间观察;此外,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可能存在中心偏倚。其次,缝合组术者技术水平不同,可能影响手术时间、术后症状改善及节育器结局。因此,未来研究应采用更严谨的设计,以更准确地评估LNG-IUS缝合固定术的疗效与安全性。同时,应扩大研究范围,增加样本量,进一步探讨适用人群的精准界定、术前是否常规使用GnRH-a及优化使用方案等问题。
综上所述,宫腔镜下LNG-IUS缝合固定术可显著降低节育器下移脱落率,维持其治疗效果。尽管手术时间因学习曲线可能延长,但其确切的固定效果使其成为有价值的治疗选择,值得在具备条件的中心推广,并期待未来更严谨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其价值并优化应用策略。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1]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专业委员会.子宫腺肌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0,55(6):376-383.
[2] 郎景和,冷金花,邓姗,等.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9,54(12):815-825.
[3] YOUM J,LEE H J,KIM S K,et al.Factors affecting the spontaneous expulsion of the 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J].Int J Gynaecol Obstet,2014,126(2):165-169.
[4] 黄译平,黄科昌.中国临床科研工作者对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应用的文献分析[J].中华麻醉学杂志,2024,44(8):985-990.
[5]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更新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57(7):481-490.
[6] CHABBERT-BUFFET N,MARRET H,AGOSTINI A,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ontraception by the French National College of Gynecologists and Obstetricians(CNGOF)[J].J Gynecol Obstet Hum Reprod,2019,48(7):441-454.
[7] 邓婷,周应芳.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下移和脱落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9,54(11):780-783.
[8] LI L,LENG J,JIA S,et al.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adenomyosis with the 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 [J].Int J Gynaecol Obstet,2019,146(3):357-363.
[9] 李雷,冷金花,贾双征,等.放置前预处理对于LNG-IUS治疗症状性腺肌病效果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6,25(5):337-341.
[10] PARK D S,KIM M L,SONG T,et al.Clinical experiences of the 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large symptomatic adenomyosis [J].Taiwan J Obstet Gynecol,2015,54(4):412-415.
[11] 李飞飞,李佩佩.曼月乐分别联合GnRH-a金属圆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24,39(20):3940-3943.
[12] LV N,GUO J,YUAN Q,et al.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Hysteroscopic Suture Fixation of the 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Adenomyosis[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24,31(1):57-63.
[13] XU P,LING S,HU E,et al.Efficacy of hysteroscopic 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device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denomyosis:A cohort study [J].Biomed Rep,2024,21(1):109.
[14] LAI Z,DONG J,ZHANG Y,et al.Suture Fixation of Levonorgestrel-Releasing Device Using the Hysteroscopic Surgery System[J].JSLS,2025,29(2):e2024.00076.
[15] 任逸雯,李咏,孙丽,等.曼月乐固定术治疗子宫腺肌病3例失败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4,33(8):639-640.
[16] 赖贺,曾俐琴,丁堪铄,等.两种新型LNG-IUS固定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病例报告及比较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3,15(8):37-41.
[17] YU Y,ZHANG H,SUI L,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 novel hysteroscopic LNG-IUS non-suture fixation at the uterine fundus[J].Front Med(Lausanne),2025,12:1563888.
Effect of two types of 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 placement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adenomyosis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