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5.25.14
中图分类号:R289.5
周姿含, 刘妍琪, 耿君泽, 李新民
| 【作者机构】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河北大学中医学院 | 
| 【分 类 号】 | R289.5 | 
| 【基 金】 | 
儿童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1]。儿童哮喘患病率近年来整体呈上升趋势[1]。国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短效β 受体激动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等。本研究收录国内儿童哮喘治疗相关文献以分析近10年在治疗方法上的热点变化。
CiteSpace软件是一种可视化技术应用系统软件,能计算数据和分析科研文献内容,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领域,并已成为科学计量学普遍使用的工具。运用CiteSpace(6.2.R3版本)对国内数据库近10年治疗儿童哮喘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图谱进行分析,探究哮喘治疗的新方法,为以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三大中文数据库。采用主题词检索,中文检索词为“哮喘”“小儿”“儿童”“新生儿”“患儿”“儿科”“学龄前”“学龄期”“青少年”“婴幼儿”“治疗”等。检索时间限定为2014年1月至2025年4月。语言限定为中文;文献资源类型设定为核心期刊。运用NoteExpress 4.1.0.10030软件管理文献。
1.2.1 纳入标准
①文献来源限定为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三大中文数据库;②研究内容需涉及儿童哮喘治疗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临床疗效观察、名医经验总结等。
1.2.2 排除标准
①信息不全:题录信息(如作者、摘要、关键词等)缺失的文献;②重复发表:同一研究在不同数据库或期刊重复收录的文献;③专家共识、临床指南、会议论文、科普文章、报纸、专利、成果等文献。
2名研究者分别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用NoteExpress 4.1.0.10030进行文献整理,如有评定结果分歧时应与第3名研究者共同讨论决定。将整理后的中文文献以RefWork格式导出整理。利用CiteSpace(6.2.R3版本)进行数据分析,并绘制儿童哮喘治疗的知识图谱。参数设置如下:时间区间为2014—2025年;Slice数值为1;Top N=Top 50;依次选择Author(作者)、institution(机构)、Keyword(关键词)进行分析。(1)在分析国内核心作者及合作网络时应通过普赖斯定律计算核心作者发文量的最小值。公式为M= (nmax 为发表文章最多的作者文章数),计算后M取整数为3,选取发文量≥3篇的作者为核心作者[2]。(2)因检索文献时选用了“儿童”“哮喘”等作为检索词,故而在统计高频关键词时剔除检索词。得到结果后将表达含义相同的关键词进行合并:①合并“临床疗效”“临床效果”“疗效”等。②合并“护理”“护理干预”等同义词。(3)随后完成分析:①研究分析国内对儿童哮喘治疗的年发文趋势;②研究分析作者、机构共现情况;③研究分析关键词的共现、聚类、突显及时间线情况。(4)在分析关键词聚类时采用对数似然比(LLR)算法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得分越接近1,网络的同质性越高,其中S值>0.5则聚类合理。聚类模块值(Q值)>0.3则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2]。
(nmax 为发表文章最多的作者文章数),计算后M取整数为3,选取发文量≥3篇的作者为核心作者[2]。(2)因检索文献时选用了“儿童”“哮喘”等作为检索词,故而在统计高频关键词时剔除检索词。得到结果后将表达含义相同的关键词进行合并:①合并“临床疗效”“临床效果”“疗效”等。②合并“护理”“护理干预”等同义词。(3)随后完成分析:①研究分析国内对儿童哮喘治疗的年发文趋势;②研究分析作者、机构共现情况;③研究分析关键词的共现、聚类、突显及时间线情况。(4)在分析关键词聚类时采用对数似然比(LLR)算法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得分越接近1,网络的同质性越高,其中S值>0.5则聚类合理。聚类模块值(Q值)>0.3则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2]。
初步检索后得到中文文献5 262篇,剔除1 120篇重复文献后可得4 142篇,排除声明、指南、信息不全及和主题不相关的1 033篇文献后可得中文3 109篇。检索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检索流程
2014—2025年(截止到2025年4月)发表的相关文献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4—2017年相关研究呈上升趋势;2017年其发文量最多,共计369篇;但在2017年后开始逐年下降。见图2。
 
    图2 国内文献年度发文量
本研究领域共涉及537位作者,其中王有鹏教授的发文量最多,为18篇。统计可得核心作者有144位,核心作者占全部作者人数的27%,其总计发文量为686篇,占总发文量的22%。存在以吴力群、孙丽平、王有鹏为代表的3个较大的研究团队。排名前10位的作者发文量统计见表1。
表1 排名前10位的作者发文量统计
 
   共纳入研究机构数为371家,机构间相互合作数量共209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文量最高。由表2可知,儿童哮喘治疗研究在北京市、黑龙江省、上海市、陕西省等地区开展较多,且以中医药院校及其附属医院较多。
表2 排名前10位的研究机构发文量统计
 
   2.5.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分析本研究领域关键词的共现图(图3)可知,图中总计560个节点,639条连线,提示共分析出560个关键词。据频次前20位的关键词共现表(表3)可知:①临床治疗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在2014—2016年西医治疗占比较多,而中医治疗主要集中在名家经验的总结。②对于哮喘的缓解期和急性期治疗均有研究。③布地奈德、孟鲁司特、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维生素D、匹多莫德等西药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很高的重要性。④肺功能依旧是评价哮喘疗效的重要指标。⑤临床治疗中也很重视药物的安全性、患儿的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
表3 频次前20位的关键词共现统计
 
    
    图3 关键词共现
中心性>0.1,则该关键词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较大。通过对各关键词的中心性对比,得到26个中心性>0.1关键词。依照中心性大小,取前10个关键词制成表4,分为临床治疗及机制研究两大部分,中医治疗比西医治疗的更多。
表4 中心性前10位的关键词共现统计
 
   2.5.2 关键词聚类分析
采用LLR算法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见图4。据聚类图分析,Q值=0.887 8,S值=0.964 2。结果提示聚类的关键词结构显著,网络同质性较高,结果较为可信。
 
    图4 关键词聚类
由聚类结果明细表5所示,共有23个聚类,可分为5类。其中聚类#0、#3、#13、#16、#17、#18、#21、#22主要研究中医治疗;#16主要研究西医治疗儿童哮喘;#5、#20研究提高患儿依从性和防治;#4、#7、#9侧重于治疗机制研究;#6、#8、#11、#12;#10侧重于评价指标总结。
表5 关键词聚类表
 
   2.5.3 关键词突现分析
突现词指特定时间段内出现频次陡增的研究热点术语。“Strength”为突现的强度,强度越高表示影响力越高。依据关键词突现图(图5)可知,突现强度位列前5位的依次为免疫功能(7.08)、维生素D(6.13)、用药规律(5.79)、西替利嗪(5.76)、名医经验(5.64)。
 
    图5 关键词突现
按照关键词突显时间分析,在西医方面,2014—2017年研究者们对西医治疗儿童哮喘研究较多。其中,顺尔宁、博利康尼、舒利迭、孟鲁司特这4种药物的临床研究较多;2019—2025年维生素D、维生素A、西替利嗪3种西药治疗儿童哮喘的研究成为热点;2022年开始,作为评价儿童哮喘治疗的指标,降钙素原成为了研究热点,2023年开始,调理肠道菌群以治疗儿童哮喘的研究开始兴盛。
在中医方面,自2018年开始,中医治疗儿童哮喘开始逐渐成为研究热点。2018—2020年对此病的用药规律研究较多;2020—2023年分期论治的研究较多;2022—2023年小青龙汤成为治疗儿童哮喘的重要方剂;2020—2025年名医经验、2022—2025年寒地哮喘患儿研究较多。
2.5.4 关键词共现时区图分析
关键词共现时区图(图6)显示,关键词出现时间为横轴,关键词聚类为纵轴,可以直观看出各时间段的研究热点。依据时区图所示,该主题研究可分为2个阶段,2014—2017年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中医治疗则多以名家经验,定喘方、小青龙汤为主要方剂,也提出了对儿童哮喘要分期论治。2017—2022年,西医治疗研究数目降低,中医药治疗也逐渐变多。在西医治疗研究中西替利嗪药物治疗及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的研究增多;在中医治疗中,国医大师王烈的经验集及对“寒地”患儿哮喘治疗的理论明显增多。
 
    图6 关键词共现时区分布
经分析可知,本研究有如下局限性:①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显著的核心作者群;②核心作者的研究方向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深入探索;③机构间合作较少;④研究力量主要集中于中/东部,西部地区参与度较低。建议如下:①鼓励团队围绕关键科学问题开展长期、递进式研究;②建立跨机构合作机制。
综合关键词分析可知,本研究侧重于对中西医治疗研究和免疫功能在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以下将对重点关键词进行分析,并将重点分析中医的治疗措施。
3.2.1 西医治疗
目前常用西药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调节剂、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抗免疫球蛋白E抗体及口服激素等[1]。孟鲁司特钠、维生素D及益生菌辅助治疗均为研究热点。近10年文章分析显示:①孟鲁司特钠的联合治疗占比较多,其中以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为主。②维生素D多作为辅助治疗,辅助布地奈德、孟鲁司特钠及中药治疗儿童哮喘。③益生菌也多作为辅助治疗,主要研究内容为辅助激素、中医等治疗儿童哮喘。
3.2.2 中医治疗
3.2.2.1 对儿童哮喘病位、病因病机的理解 病位多责肺脾肾三脏,各医家各有独特的病因病机理解。王有鹏教授团队专注寒地咳嗽变异性哮喘研究,提出“寒地儿科”学说,认为该病与气候、体质(以湿热为主)、变应原相关,病机以寒邪侵袭、痰浊内蕴及气机失调为关键[3-10]。王烈教授认为哮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所致,内因责之肺脾肾三脏与“苗期”体质,外因主要为外感邪气及“人味毒”[11-16]。他首创哮喘三期分法(发作期、缓解期、稳定期),并不断完善各期病因病机与治法。汪授传教授、王忆勤教授从肺脾肾三脏论治,常振森教授自拟七味二三汤,从肺肾治疗,兼顺气化痰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17-19]。汪受传教授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与风相关,病机关键为伏风内潜,肺失宣肃;治疗以消风法为主,发作期宣肃肺气、润肺止咳以祛风,自拟金敏汤,间歇期补肺益气,消风固表以御风,以玉屏风散为主方[17,20]。马融教授提出气闭、痰阻、血瘀、肺痉、肾虚为儿童哮喘五大病理因素[21]。俞景茂教授认为难治性哮喘以风、寒、湿邪多见,病机以痰、热为主,兼夹瘀、毒为主[22-25]。闫慧敏教授认为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涉及肝、脾,核心病机为气机不利[26]。王孟清教授提出核心病机为伏邪潜肺,分伏风、伏痰、伏热等证候[27]。
3.2.2.2 治法方剂多结合分期,辨证论治 王有鹏教授提出“先证而治”及“三辨思想”;以“分消走泄”为主法,辅以调畅三焦(开上郁、助中运、利肠间、宣表湿),主方温胆汤加减,创制泻白温胆汤等系列方剂[3-10]。孙丽平教授在前期理论基础上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哮喘分期治疗新四方,即平哮方、泻肺方、化痰方、固防方;首创“哮咳”理论,认为本病病因内虚在肾,外实在邪[11-16]。俞景茂教授善用膏方调治儿童哮喘,注重调补固本,以平为贵;补中寓攻,以和为要;顾护脾胃,以喜为补;多以养血疏风法;对难治性哮喘,强调五脏论治,同时重视虫类药物祛风通络平喘的应用[22-25]。李燕宁提出哮发突然,勿忘平喘;哮久多郁,酌情疏肝;久哮夹瘀,酌情活血等新治法,提出平喘应该贯穿始终,临床善用定喘汤治疗外寒内热证[28]。虞坚尔教授创立“三阶序治疗”,发作期降气化痰,持续期化痰健脾,稳定期健脾祛痰,全程兼顾祛瘀调气、扶助正气;总体以平喘为主,调肺脾、化瘀扶正为辅[29]。陈华教授祛风涤痰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30]。罗世杰教授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病机为病久伤阴,风邪引动伏痰致肺失宣降,治以祛风宣肺、化痰滋阴,创敏咳方[31]。王孟清教授提出“伏邪理论”,采用肺鼻同治、分期论治的方案早期干预以有效预防哮喘的发生、减少哮喘的发作[32]。闫慧敏教授临证以调理气机为基础分型进行辨治,常用玉屏风散合小青龙汤、半夏厚朴汤合金铃子散、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33]。吴力群教授从风、痰、虚、瘀论治哮喘[34];着眼于胸闷变异性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并基于“聚于胃,关于肺”及伏风伏痰进行哮喘治疗,以六安煎为常用方剂[35-36]。
本研究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国内近10年的儿童哮喘治疗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本研究表明,该领域热点从西医治疗向中医治疗研究等方向过渡;维生素D治疗、名家经验、肠道菌群治疗等或可成为新兴研究方向。文章初步呈现了本领域近10年在国内的研究方向但本研究只对中文数据库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后续应注意补充国内更新的研究文献及国外最新研究方向。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1] 鲍一笑,陈爱欢,符州,等.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C]//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16:16.
[2] 章丹,秦琦,宋婷婷,等.基于CiteSpace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5,22(9):11-16,33.
[3] 张哲媛,王佳琦,刘璐佳,等.王有鹏教授辨证论治寒地儿童哮喘的经验总结[J].中国医药导报,2024,21(26):146-149,153.
[4] 乔伟,张苗苗,孙妲男,等.从湿热论治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思路[J].时珍国医国药,2024,35(6):1444-1446.
[5] 王钇杰,刘璐佳,王有鹏.基于“精准医学”探讨寒地儿科王有鹏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经验[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15):141-145.
[6] 芦丽莎,秦雯,王有鹏,等.王有鹏教授从湿论治寒地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10):130-133,141.
[7] 秦雯,赵启腾,芦丽莎,等.王有鹏从“调畅三焦”角度论治寒地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J].辽宁中医杂志,2023,50(11):46-48.
[8] 李勇军,王钇杰,王有鹏,等.从脏腑气机升降论治儿童哮喘[J].中国中医急症,2022,31(7):1195-1198.
[9] 于海洋,梁嫄,王有鹏,等.中医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1):34-37.
[10] 李勇军,郭峥,梁嫄,等.分消走泄法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22,31(1):87-90.
[11] 谭田慧,杨福双,王烈,等.基于“态靶理论”探讨王烈分期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经验[J].四川中医,2023,41(12):17-21.
[12] 杨福双,王烈,孙丽平.国医大师王烈运用十君子汤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9):4175-4178.
[13] 李冬瑞,王烈,孙丽平.儿童哮喘与体质因素相关性研究[J].吉林中医药,2021,41(9):1248-1251.
[14] 杨福双,孙丽平,王烈.王烈分期治疗儿童哮喘经验[J].中医杂志,2020,61(13):1135-1138,1145.
[15] 杨福双,王中天,孙丽平.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的用药规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8):1078-1081.
[16] 赵霞,王有鹏,秦艳虹,等.儿童哮喘治未病干预方案[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8(8):676-686.
[17] 戴启刚,陶嘉磊,姜茗宸,等.汪受传教授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134例的临床经验[J].世界中医药,2016,11(10):2060-2061,2065.
[18] 沈邹影,许朝霞,郝一鸣,等.王忆勤治疗小儿哮喘经验撷要[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9):18-19.
[19] 茹立良,于福华,常振森.常振森从肺肾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J].现代中医药,2018,38(4):10-12.
[20] 李湛,汪受传.应用消风法治疗小儿风咳临证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6):3235-3238.
[21] 刘璇,张喜莲,宋娜,等.马融治疗小儿难治性哮喘经验[J].中医杂志,2020,61(21):1871-1875.
[22] 许先科.俞景茂教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7):2229-2231.
[23] 任昱.俞景茂膏方调治小儿疾病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11):1258-1260.
[24] 陶敏,陈华,矫金玲.俞景茂运用养血疏风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经验[J].中医杂志,2018,59(5):377-380.
[25] 许先科.俞景茂从五脏相关论治小儿难治性哮喘经验[J].中医杂志,2020,61(2):110-113.
[26] 符瑜静,刘畅,郝静,等.闫慧敏运用调理气机法分型论治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经验[J].中医杂志,2024,65(10):1001-1004.
[27] 胡燕,王孟清,荀春铮,等.王孟清教授从伏痰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0(3):305-308.
[28] 崔正昱,李燕宁.李燕宁治疗小儿哮喘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4,33(5):394-395.
[29] 明溪,薛征,李利清,等.虞坚尔“三阶序治法”辨治小儿哮喘经验[J].中医杂志,2017,58(6):467-469.
[30] 金丹,杨伟吉,胡万建.陈华教授祛风涤痰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浅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7):639-641.
[31] 王琳,张晓文,罗世杰.罗世杰教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经验浅析[J].河北中医,2022,44(10):1601-1604,1608.
[32] 姚冰,谢静,王孟清,等.王孟清教授运用“伏邪”理论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临证撷菁[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33(16):2305-2309.
[33] 符瑜静,刘畅,郝静,等.闫慧敏运用调理气机法分型论治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经验[J].中医杂志,2024,65(10):1001-1004.
[34] 张宁宁,霍婧伟,马佳.吴力群教授基于“风、痰、虚、瘀”论治小儿哮喘经验[J].河北中医,2022,44(6):896-899.
[35] 张韵清,张宁宁,吴力群,等.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吴力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用药规律[J].湖南中医杂志,2023,39(5):27-31.
[36] 李盼盼,吴力群,张宁宁,等.基于伏风、伏痰辨治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2):211-213,265.
Dicussion on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of domestic childhood asthma treatment methods in the past 10 years based on the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research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