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5.25.27
中图分类号:R181
樊晓红, 庞海玉, 谢怀娅, 李雪梅, 蔡建芳
| 【作者机构】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预防与早期干预平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肾内科 | 
| 【分 类 号】 | R181 | 
| 【基 金】 |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02320180010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FMS,2020-I2M-C&T-B-015)。 | 
临床流行病学作为连接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的桥梁性学科,在循证医学时代发挥重要的作用。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内的许多院校在临床流行病学教学中已经建立理论课结合临床科研文献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仍存在与临床实践脱节、缺乏个性化、未覆盖科研全过程等问题[1-2]。
随着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的快速发展,临床医师不仅需要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而且需要具备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问题、独立开展临床研究的能力。因此,构建一种面向临床科研全过程、个性化的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采用自制问卷对2020级北京协和医学院85名研究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其临床流行病学基础情况及教学需求。问卷内容:①现有教学模式满意度;②临床科研各环节的学习需求;③对新教学模式的期望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满意度较低,对个性化指导、实战性教学具有强烈需求。见表1。
表1 85名学生对现有教学模式及学习需求的调查结果
 
   基于调查结果和临床科研实际需求,构建全过程个性化的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模式,见图1。
 
    图1 全过程个性化的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模式
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组建的教学团队由以下人员组成:①核心教师。各临床专科兼职临床流行病学教师(北京协和医院30个专科共50名)。②方法学指导教师。专职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专家。③临床指导教师。研究生导师或专科研究指导专家。
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有临床科研兴趣的高年资住院医师(工龄≥3年的住院医师或博士后)、专科低年资主治医师(进入专科培训时间≤3年的主治医师)。
临床科研全过程对应的临床流行病学教学内容见表2。
表2 临床科研全过程对应的临床流行病学教学内容
 
   以糖尿病是否影响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的效果为例,展示基于临床问题的全过程个性化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3-4]。
教学过程分为4个阶段:问题识别与转化、研究设计方案制订、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与发表,每个阶段的大讨论分为专科疾病讨论内容(肾脏病专科教师)及方法学讨论(临床流行病学教师兼职教师或方法学指导教师),每周小讨论可根据课题进行情况与专科或方法学教师约谈。具体小组讨论内容见表3。
表3 教学全过程中各阶段小组讨论方式及内容
 
   参与基于临床问题的全过程个性化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生或住院医师12名、低年资主治医师8名、进修医师6名,在22次小组讨论中涉及研究类型包括病例报告、横断面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在教学中临床研究各个环节的获益程度评估结果见表4。
表4 教学效果评估结果(参加反馈人数n=26)
 
   以参加教学实践的肾内科专业5名低年资主治医师和7名研究生或住院医师为例,在该教学模式实践后3年内共发表20篇英文文献,其中2人获得医院临研专项基金支持。
本研究构建面向临床科研全过程的个性化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模式——基于问题学习的核心理念。自1969年在McMaster大学首次实施以来,基于问题学习作为医学教育领域的重要创新,已在全球医学院校广泛应用[5]。Trullas等[6]研究显示,基于问题学习在提高学生满意度、社交沟通技能、问题解决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本研究教学模式在基于问题学习基础上实现3个层面的扩展:①从单一问题解决扩展至科研全过程;②从标准化教学扩展至个性化;③从理论学习扩展至实战产出。
本研究教学模式为个性化教学理念的深化应用。个性化教学强调根据学习者的需要与特点安排不同的教学进度、内容和方式[7]。本研究将个性化理念系统性地应用于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研究兴趣和学习进度,配置相应的专业师资和教学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后续该教学模式已在免疫科、心内科等科室进行推广应用,涉及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临床问题的研究,显现初步效果[8-9]。
现有临床流行病学教学多采用理论讲授结合案例分析的模式,缺乏对科研全过程的系统覆盖。本研究首次提出临床科研全过程的教学框架,从临床问题识别到论文发表,涵盖科研活动的完整链条,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科研能力体系。
本研究构建由临床专家、方法学专家、统计学专家组成的多学科教学团队。这种设计体现现代医学教育中“跨专业协作”的理念,确保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能获得最专业的指导[10]。以学生真实的临床科研项目为载体,实现“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的深度融合。这种实战性教学符合Kolb体验式学习理论,通过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念和主动实验的循环,促进知识向能力的有效转化[11]。未来可考虑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整合到教学模式中,提高教学效率和个性化程度[12]。开发专门针对临床科研能力的标准化评估工具,为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本量局限性较突出仅26名,且主要来自单一医疗机构。为进一步验证教学模式的普适性,需要在具备临床流行病学或方法学指导条件的临床教学医院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量的教学验证;该教学模式为初步建立探索,由于伦理和实践考虑,本研究未设置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期对照组,无法直接对比本研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在临床科研能力提升上的差异。未来研究可考虑采用历史对照或匹配对照的方式,更准确地评估新教学模式的增值效果;目前的效果评估主要集中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结束时,且以主观反馈为主,仅列举单一中心学生后续的科研能力发展,尚缺乏对学生毕业后在不同专科和医院长期科研能力表现的追踪。
面向临床科研全过程的个性化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模式通过全过程系统化设计、多学科协作指导和个性化实战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科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1] 陈霞,刘晓清,张丽帆,等.文献案例教学在八年制医学生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基础与临床,2018,38(2):265-268.
[2] DONKIN R,YULE H,FYFE T.Online case-based learning in medical education:a scoping review [J].BMC Med Educ,2023,23(1):564-575.
[3] 谢怀娅,李超,蔡建芳,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环磷酰胺对2型糖尿病患者中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和预后比较[J].协和医学杂志,2020,11(3):296-300.
[4] XIE H,LI C,WEN Y,et al.Association of diabetes with failure to achieve complete remission of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J].Int Urol Nephrol,2020,52(2):337-342.
[5] NEUFELDVR,BARROWSHS.The“McMasterphilosophy”:an approach to medical education [J].J Med Educ,1974,49(11):1040-1050.
[6] TRULLAS J C,BLAY C,SARRI E,et al.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ology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 scoping review [J].BMC Med Educ,2022,22(1):104-115.
[7] CHITKARA M B,SATNICK D,LU W H,et al.Can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plans in an advanced clinical experience course for fourth year medical students foster self-directed learning?[J].BMC Med Educ,2016,16(1):232-237.
[8] 郑坤玉,陈怡然,王立,等.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妊娠结局[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22,16(1):30-35.
[9] AI S,MA G,LIU J,et al.Infective endocarditis-associated purpura and glomerulonephritis mimicking IgA vasculitis:a diagnostic pitfall[J].Am J Med,2021,134(12):1539-1545.
[10] PATEL H,PERRY S,BADU E,et al.The ACHIEVE network.A scoping review of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healthcare:evaluating competency development,educational outcomes and challenges [J].BMC Med Educ,2025,25(1):409.
[11] KOLB A Y,KOLB D A.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paces:enhancing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Acad Manag Learn Educ,2005,4(2):193-212.
[12] MORAL R R,ANDRADE-ROSA C,MOLINA J D,et al.Effectiveness of a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program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identify patients communicative clues[J].Patient Educ Couns,2020,103(11):2384-2387.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n teaching model of personalized clinical epidemiology for complete clinical research process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