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与实践路径研究

沙宗硕, 渠瀚云, 张昕欣, 权磊, 刘一星, 韩东燃

【作者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 类 号】 G641
【基    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4KDC014)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XJZ24002)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DJ-2024-10)。
全文 文内图表 参考文献 出版信息
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与实践路径研究

编者按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融入各个领域,为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变革动力,教育及医疗领域亦不例外。中医药教育领域,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面临实践案例支撑弱、思政与专业融合浅、传统资源整合慢等问题,而人工智能技术为其提供了破局思路,有望推动中医药课程思政智能化建设,实现思政与专业育人协同发展。同时,中医药高等教育现有的教学模式面临继承与创新的挑战,人工智能虽能促进其现代化转型,但也带来数据安全、伦理等新问题,探索其有效应用路径意义重大。医疗领域同样如此,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带教老师水平有差异的情况下,传统临床麻醉教学存在质量与规范问题。人工智能凭借其独特优势,在虚拟现实模拟教学、智能互动课题设计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能为临床麻醉教学带来新变革,提升教学的合理性、规范性与科学性。本期“专题:医学人工智能”汇集围绕人工智能在中医药教育和临床麻醉教学等多方面展开探讨,分析了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有益参考,助力医药教育事业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与实践路径研究

沙宗硕1 渠瀚云2 张昕欣3 权 磊2 刘一星1 韩东燃2

1.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2488;2.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2488;3.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488

[摘要] 中医药课程思政案例库是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实践平台。当前,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案例库存在实践案例支撑不足、思政与专业融合不深、传统资源整合滞后等现实问题。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能够为加强中医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本文旨在通过探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中医药课程思政智能化建设的核心原则、案例库平台的建设途径及课堂教学实践路径,为中医药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高校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思政与专业育人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

[关键词] 人工智能;中医药;课程思政;思政案例库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核心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课程思政教育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医药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民族医学智慧,还蕴含着丰富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和价值理念。这些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社会运行规律等基本原理高度契合,为中医药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课程思政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借助这些技术构建中医药课程思政案例库,既是课程内容与技术手段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也是落实“大思政课”理念、拓展育人新路径的重要探索。本文围绕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构想与具体实践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其实践路径,最终为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1 中医药课程思政的现状与发展困境

1.1 实践案例支撑不足,理论落地受限

近年来,关于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逐渐增多,大部分研究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推动教育理念从“融入”走向“融通”[1]。部分研究尝试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及创新教学方式,探索课程思政的可行路径[2]。在内科学、中医诊断学等学科领域,也有学者提出通过课堂促进思想价值引导,增强课程的育人功能[3-4]。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仍集中于理论探讨与教学理念构建,缺乏系统性、可推广的教学案例。这种理论与实践需求脱节的现实,制约了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提升。因此,系统梳理各类具有教学意义的实际案例并建设具有专业特色和现实基础的中医药类课程思政实践案例库,是当前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提升的重要手段。

1.2 思政与专业融合不深,文化资源转化不足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些资源的挖掘和整合程度仍显不足。目前虽已有部分研究尝试通过《中国医学史》《金匮要略》等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倡导跨学科融合与集体教研,以增强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5-6]。另有对中医护理学领域的研究通过课程设计与实践的结合,旨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端正职业价值观[7]。但整体而言,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仍处于初级阶段,海量具有育人价值的文化资源未被有效转化为课堂内容。这种资源丰富但转化薄弱的矛盾,成为制约中医药类专业课程思政深度发展的瓶颈。

1.3 传统资源整合滞后,教学支持能力不足

为提高中医药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成为有效手段。这种手段可以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特色的深度融合,不仅对塑造学生全面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更能够丰富思政教育的内涵,使其更加贴近专业学科的实际,加深学生对思政理念的认同[8]。然而,目前的思政案例库资源整合的方式多依赖人工整理与传统书籍汇编,存在更新滞后、使用效率低、适配度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高等教育教学中对资源便捷、系统和个性化应用的需求[9-10]。此外,这类方式难以支撑多维度检索和跨平台共享,不利于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与持续优化。在新技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需要引入人工智能与信息化手段,搭建开放共享、智能推荐的中医药课程思政案例平台,以实现资源的精准对接与动态更新,进而提升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11]

2 中医药课程思政智能化建设的核心原则

2.1 育人导向与技术应用相统一

在中医药课程思政的数字化建设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需坚持以育人为核心,确保所有智能系统、平台与资源建设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课程思政的本质在于价值引领与人格塑造,人工智能所提供的内容推荐、语义分析、知识推送等功能,必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强化政治认同与文化自信的传递。中医药文化本身富含“仁爱”“中正”“天人合一”等价值理念,人工智能的运用应强化这些内在元素的表达与传播,推动技术服务于教育本质,而非脱离专业与思政双重目标的技术堆砌。

2.2 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相融合

中医药课程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其专业体系与中国传统哲学、伦理思想有着密切联系。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不能仅作为教学形式的改变,更应推动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在深层结构上的有机融合。在智能化的教学平台中构建涵盖《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课程的知识图谱,同时加入历史人物事迹、医德医风故事、医患关系伦理探讨等育人素材。通过智能化课程设计,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导的同步推进,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增强人文素养与责任意识。

2.3 系统构建与资源共享相促进

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系统化和平台化是实现智慧教学的关键基础。中医药课程覆盖面广、知识体系复杂,传统教学资源常面临分散、更新慢、复用率低等问题,难以满足高质量育人需求。人工智能可在资源整合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统一标准、智能标引与内容推荐,构建集课程文本、教学案例、视频素材等于一体的多模态资源平台,实现资源的高效检索与动态更新,提升教学效率和资源可及性。同时,平台建设应注重开放性与可拓展性,支持专业和思政老师进行内容构建,同时面向学生开放反馈机制,鼓励学生就内容质量、功能体验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通过“使用-反馈-改进”的循环机制,推动平台持续完善。平台还可结合学习行为数据,动态优化资源结构与推荐逻辑,逐步形成高效运行、智能演进的课程思政资源生态系统,助力中医药专业课程育人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

3 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课程思政案例库平台的建设途径

3.1 需求调研与案例素材库建设

在中医课程思政案例库平台建设中,调研与素材库构建是基础且关键的环节,核心在于全面收集与中医专业课程思政紧密相关的资料,确保内容高度契合。具体包括梳理文献、分析理论框架,系统调研国家政策文件,夯实理论基础,并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掌握课程思政发展趋势,为后续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在前期基础上,对素材库进行构建。通过多元渠道广泛搜集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教材、案例等资源,涵盖教育资源网站、学术期刊、中医临床实践等多个领域,数据来源丰富多样,既包含政策文件等宏观指导内容,也纳入实际教学案例等微观实践素材。在素材库构建过程中,突破单一文本数据的局限,整合图片、视频等多种多媒体格式资料,以满足教学与研究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精心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与存储方式,运用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实现高效的素材管理与快速检索,并建立实时更新机制,确保素材库内容的时效性与前沿性。

3.2 智能分析与人工协同结合完成数据库语义识别

基于素材库,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分析用数据库并完成语义识别,是实现中医课程思政案例库平台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步骤。采用字符编码提取和OCR技术,从多种文档格式中精准提取文本信息。为保障数据转换的准确性与高质量,建立多重校对机制,将自动校对与人工审核相结合,对提取的文本信息进行反复核查与修正,以最大限度减少数据误差。

在语义识别方面,依托自然语言处理等对素材中的关键信息和主题进行自动识别与提取,并运用智能标引技术实现信息的自动分类和标注,从而构建具有语义理解能力的数据库。基于该数据库对原本非结构化的高校思政素材进行系统整理和重组,形成更加清晰、有条理的数据结构。这不仅提升了数据的规范性和逻辑性,也为后续的数据检索和应用开发打下了基础,方便教师和学生快速定位所需信息,提高案例库的使用效率。

3.3 构建融入思政育人理念的智能检索平台

构建高效便捷的高校课程思政案例库搜索引擎网站,对于提升教育资源的可访问性和应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网站建设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数据库数据的高质量与一致性,通过系统的数据清洗和标准化处理,为后续功能开发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应重视检索功能的优化,构建科学合理的信息检索体系,以便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案例资源。最后,注重前端用户界面的友好性和操作便捷性,通过清晰的页面布局和直观的交互设计,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整体而言,该平台的建设将有效促进优质课程思政案例资源的共享与应用,助力课程思政工作的深入推进。

3.4 路径实践及其应用效果分析

将中医课程思政案例库融入教育实践,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是检验前期建设成果、推动案例库持续优化的重要环节。采用定性案例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全面且深入地剖析教学场景中的师生互动情况,探究案例库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最佳实施策略。在评估过程中,综合考量教学质量、学生反馈及传播效果等多维度指标,科学评估案例库的教育价值。通过分析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了解案例库对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收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效果反馈,掌握案例库对学生思政素养培养、专业知识学习的实际影响;考察案例库在教育领域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评估其在推广课程思政理念、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方面的成效。此外,组建专家团队对案例库进行全面评估与优化。专家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对案例库的内容质量、功能设计、应用效果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优化实施策略提供专业指导与方向参考,推动中医课程思政案例库平台不断完善与发展。

通过上述一系列建设途径,从基础素材积累到智能技术应用,再到实践效果评估优化,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体系,构建路线可见图1。该体系各环节紧密相连、协同发力,能够有效提升案例库的实用性、智能性与教育价值,为中医课程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图1 思政案例库构建路线

4 中医课程思政案例库课堂教学实践路径构建

4.1 基于案例库的课前教学设计

在中医课程思政教学中,课前准备工作对于教学效果的达成至关重要。教师借助思政案例库平台进行教学设计与资源整合,通过精心规划的3个层层递进的环节,构建起系统化的课前准备体系,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案例库整体设计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传递出课程思政的庄严感,体现了中医文化与思政教育理念在根源上的契合。同时,平台构建了多元且有序的资源展示体系,图文并茂的中医名家专题介绍与热点案例动态轮播功能相结合,这种全方位的资源展示方式,不仅能吸引教师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探索的兴趣,还能使教师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中医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为后续的课堂实践提供丰富的素材。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视觉吸引力,也为后续的资源检索与使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图2)。在课程实践中,以针灸推拿学的导学课程为例,可以在课程中引入当代名医邱茂良的事迹,作为江苏省首批名老中医、针灸学家,在思政案例素材库中便可以查阅他的专题介绍。

图2 案例库平台主页展示

在资源获取和使用方面,平台通过智能分类和精准标注,对丰富的案例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并设计了人物、社会、历史和政策4个模块,便于教师根据学科需求和案例性质快速检索并定位合适的思政教学案例。以人物模块为例,案例网页布局合理,左侧以简洁文字详细介绍人物事迹、人物故事及思政元素,帮助教师精准把握课程切入点;右侧则提供PPT在线预览和灵活下载,支持个性化编辑,极大提升了备课效率(图3)。例如,教师可检索“针灸推拿”关键词,快速找到相关领域的典型案例,了解该人物的事迹、具有教育意义的人物故事和对学生传承文化、创新精神等思政方面的启示,同时便捷获取高质量教学资源,大幅缩短准备时间,满足多样化教学需求。

图3 案例内容和下载网页展示

在中医课程思政课前准备阶段,平台的智能化功能为教师高效备课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分析授课对象行为和案例内容的特征,智能搜索能够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精准推送个性化课程思政案例,显著提升资源获取的相关性和实用性。同时,基于语义分析的检索功能支持教师以自然语言提问的方式查找资源,不仅检索关键词,还能理解教师的查询意图,发现更多语义相关的优质内容。教师只需输入备课需求,即可快速获得丰富的案例和素材,大大提升了课前准备的效率和便捷性(图4)。

图4 搜索针灸结果网页展示

在完成上述资源检索、分析与获取后,教师结合所选案例,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系统准备教学材料,并围绕案例创设一系列启发性问题,搭建起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协同发展的教学框架,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这样的课前准备体系不仅条理清晰,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教学准备的效率和质量,让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结合更加自然流畅。

4.2 多元教学法驱动下案例库课堂实践与思政价值深度融合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充分依托中医课程思政案例库的资源优势,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深度融合。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案例分析。在案例情景模拟中,师生共同设身处地思考中医实践中遇到的伦理困境、职业抉择等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深刻感悟中医专业中“仁心仁术”“大医精诚”的价值内涵。同时,教师积极开展线下实践教学活动,将中医专业知识学习与医德培养、文化自信塑造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践行中医药人的使命担当。经过这一系列措施实现中医专业课堂传授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积极成长。

4.3 课后巩固拓展与协同共建机制

课后阶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鼓励学生挖掘生活中蕴含思政元素的中医实践案例。这一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思政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观察社会、提炼思政元素的能力,让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生活。

案例库还会与专业教师协同共建案例库资源,鼓励教师将优质案例上传至平台,充实案例库的资源储备,并设计案例贡献墙鼓励机制,既肯定参与者对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所付出的努力,激发参与热情,又彰显了平台资源建设的开放与协同精神,促进案例库优化。通过持续采集实践反馈数据,从教师教学体验、学生学习效果及资源使用频率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与深度分析,为案例库的优化提供有力依据。依据反馈结果,及时对案例库的功能设计进行优化调整,并更新案例资源内容,从而不断提升案例库的实用性和育人效果,构建起“实践-反馈-优化-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机制,有力推动中医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5 小结

本研究围绕中医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需求,针对资源匮乏、融合不深、技术支持不足等关键问题,系统梳理了中医药课程思政的主要瓶颈。为破解难题,提出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程思政平台的整体方案,明确育人导向、专业融合和系统共享三大核心原则,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发展。并且构建了集素材积累、语义识别、智能推荐与教学反馈于一体的案例库,探索形成“课前精准推送—课堂深度融合—课后互动共建”的闭环教学模式,促进资源共建共享与系统优化升级。总体而言,本研究为中医药课程思政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可行的实践路径,为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的协同发展和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创新范式。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陈柳莹.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及实践路径研究[D].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2022.

[2] 陈明.仁德、仁术、仁人——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路径[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1):2751-2753.

[3] 赵歆,罗和古,吴秀艳,等.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3):4-6.

[4] 司春婴,王永霞,米娜,等.高等中医药院校《内科学》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25,22(8):82-86.

[5] 杨奕望,顾云湘,胡蓉,等.论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与融入——以“中国医学史”课程建设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4(2):250-254.

[6] 张茂云,张兴海,李姗姗,等.中医经典课程《金匮要略》“同向同行”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及实践探索[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9):2242-2243.

[7] 杨柳,葛莉,刘捷,等.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5):431-434.

[8] 齐学洁,段莉莉,罗艳玲,等.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案例库的探索与构建[J].高教学刊,2024,10(13):160-163.

[9] 刘凌宇,曾祥新,王小路,等.元宇宙赋能中医药高校思政课质效提升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25,22(12):78-82.

[10] 战晓菲.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现存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11] 崔正贤,马万利.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12):33-36.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rriculum civics casebook empower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HA Zongshuo1 QU Hanyun2 ZHANG Xinxin3 QUAN Lei2 LIU Yixing1 HAN Dongran2
1.School of Management,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2488,China;2.School of Life Sciences,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2488, China; 3.School of Marxism,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2488,China

[Abstract] The case library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platform for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t present,the case library faces real challenges,such as insufficient support from practical cases,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curriculum,and lagging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resources.As a strategic technology leading a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n provide important technical support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se librar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rriculum.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core principles of empowering th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rriculum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the construction pathways for case library websites,and the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classroom teaching.It offers feasible solu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rriculum,providing both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model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o promo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and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ase library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5)09(b)-0001-07

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5.26.01

[基金项目]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4KDC014);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XJZ24002);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DJ-2024-10)。

[作者简介] 沙宗硕(1999.12-),男,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2023级公共管理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大数据、中医药课程思政。

[通讯作者] 韩东燃(1987.3-),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大数据。

(收稿日期:2025-06-25)

(修回日期:2025-07-14)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