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5.26.12
中图分类号:R277.5
顾科研, 谢混枫, 何明峰, 谭志琴, 薛莹, 曾建峰, 黄智峰
| 【作者机构】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十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泌尿外科 | 
| 【分 类 号】 | R277.5 | 
| 【基 金】 | 广东省中医药局中医药科研项目(20231376)。 |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指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的病理变化与代谢紊乱导致局部静脉血回流不畅或者血液倒流所引起的局部静脉扩张、迂曲及伸长[1]。临床中VC常表现为腹股沟、阴囊及其内容物疼痛不适与生精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导致男性不育[2]。研究表明,VC在原发性不育症患者中的发病率为35%~44%,在继发性不育症患者中更是高达69%~81%,严重影响男性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家庭幸福[3-4]。
目前,现代医学对于VC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对于Ⅰ、Ⅱ度VC主张通过七叶皂苷类、黄酮类药物改善血管微循环以缓解不适症状。对于临床症状明显、精液异常及Ⅲ度VC患者建议手术治疗,但术后患者精子质量的改善尚缺乏证据,并且还存在睾丸萎缩等术后并发症的风险[5-7]。中医并无“精索静脉曲张”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纳入“筋瘤”“偏坠”“不育”范畴,中医药辨证治疗可有效改善VC的临床症状、延缓病程进展,并且其无痛性、简便性、个体化的特点可与现代医学相得益彰,具有独特优势[8]。
国家中药复方专利是中医临床实践中的经验积累与创新转化的成果,是经临床验证的有效治疗方案[9]。通过对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VC的内服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可以揭示VC的病机本质,并为临床制订VC治疗方案与中药新药研发提供真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官网”(http://epub.cnipa.gov.cn),在首页选择“高级查询”模块,在查询选项的“专利类型”模块勾选“发明公布”与“发明授权”选项,并设定检索时间为“1985年9月10日至2025年4月1日”,在“文本”模块的“摘要”中填写检索式,检索式为“(静脉曲张or筋瘤or偏坠)and(中医or中药or草药or中成药or药物)”。使用Excel 2021软件录入检索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将初次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合并去重,得到治疗VC的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数据库。
1.2.1 纳入标准①专利名称明确为治疗VC的中药复方;②专利名称中无治疗VC表述,但说明书中提及可用于治疗VC;③专利说明书中明确阐述中药复方组成与剂型;④专利复方含2味及2味以上中药。
1.2.2 排除标准 ①专利说明书中仅提及复方的外用法(如外敷膏贴等);②专利复方组成包含西药成分;③专利为含中药成分的提取物;④专利为保健品、食品、酒、茶饮类型;⑤药物组成相同的专利复方仅录入1次。
数据规范化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0]、《中华本草》[11]、《中药学》[12]对录入中药进行处理,规范专利复方中的中药名称、性味归经等,具体规范化标准如下:①规范中药名称,如“山萸肉”规范为“山茱萸”;②规范中药产地,如“藏红花”规范为“西红花”;③规范中药炮制方法,如“炒白术”规范为“白术”,保留“熟地黄”和“炙甘草”等。上述规范化操作由3名研究成员依次校对完成。
运用Excel 2021软件整理中药处方数据,打开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软件的数据分析模块,使用“统计分析”功能分析专利复方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使用“方剂分析”功能对专利复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与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中支持度个数表示两种药物同时出现的频次,支持度个数越高,说明处方用药越集中。置信度为当位于前面的中药A出现时,后面的中药B出现的概率;聚类分析使用K-means算法,并使用回归模型图展示[13]。完成以上分析后,对中药专利复方治疗VC的用药规律进行讨论研究。
共纳入53项专利,涉及中药231味。专利申请人所在地统计显示山东省公布专利最多,为17项,见表1。2015年专利公布数达到顶峰,为10项,见图1。申请人中,以个人为单位申请的专利数最多,为34项。见图2。
 
    图1 专利公布时间
 
    图2 专利申请人
表1 专利申请人所在地
 
   纳入的53项专利中涉及中药231味,药物累计频次717次。其中单项中药复方专利纳入药物最多有31味,最少有3味,频次≥10次的中药共18味,高频药物分布见表2。
表2 专利高频中药频次分布(频次≥10次)
 
   将231味药物按照所属性味归经进行统计,有多种药味及归经的都统计在内。药性总频次为643次,以温性最多(264次,41.06%),其次为寒性(180次,27.99%)、平性(179次,27.84%),见图3;药味总频次为954次,以苦味(324次,33.96%)、甘味(322次,33.75%)为主,辛味(223次,23.38%)次之,见图4;归经总频次为1 595次,以肝经(447次,28.03%)为主,其次为肾经(247次,15.49%)、脾经(238次,14.92%),见图5。
 
    图3 专利中药药性统计
 
    图4 专利中药五味统计
 
    图5 专利中药归经统计
对药物的功效类别进行统计分析,可将专利中药分为16大类,总频次为643次。其中功效频次>20次的有7种,以补虚类(207次,32.19%)及活血化瘀类(151次,23.48%)为主,见图6。
 
    图6 专利中药功效统计
对专利复方中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在支持度个数≥7,且置信度≥0.70时得出药物组合35种,其中两味药物组合的药对28种,三味药物组成的角药7种,可显示核心药物组合为“当归-丹参”“当归-丹参-红花”,见表3~4;规则分析核心药物拓扑图见图7。
 
    图7 专利处方核心药物网络拓扑分析(支持度个数≥7,置信度≥0.70)
表3 专利处方常用药对分布(支持度个数≥7,置信度≥0.70)
 
   表4 专利处方常用角药分布(支持度个数≥7,置信度≥0.70)
 
   K均值聚类分析提取到4个核心药物组合,见表5。聚类分析图中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别,越靠近回归曲线则表示此类别的核心药物越接近,见图8。
 
    图8 专利处方聚类分析图(K-means算法+回归模型)
表5 专利处方药物K-means算法聚类分析
 
   中医经典中无“精索静脉曲张”病名,但古今医家对其临床表现有充分认识。《外科正宗》云“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即是对VC的直观描写。《医林改错》有:“青筋暴露者,非筋也,……内有瘀血也。”说明“瘀血”可导致精索静脉迂曲扩张;肾是中医生殖理论的核心,《素问》记载:“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合,故能有子。”因此,VC导致的男性不育症的病机本质离不开肾精亏虚。现代研究中,王安民等[14]认为病理产物杂合痹阻精室络脉发为VC。吴霜等[15]以“脑-心-肾-精室”轴理论为基础,认为肾精亏虚是VC最基本病机。郝高俐等[16]认为本病病位在肝肾,肝肾亏虚、瘀血内阻发为本病。总之,VC发病呈现“瘀-虚-郁”的动态演化,初期气滞血瘀,中期瘀伤肾精,后期肾虚肝郁,故本病当以“肾虚血瘀,肝郁气滞”为核心病机。
本研究筛选到治疗VC的中药复方专利包含231种药物,使用频次前6味分别为当归、丹参、菟丝子、黄芪、甘草、川芎。当归补血活血,又善止痛,《长沙药解》载其“起经脉之细微,缓里急而安腹痛”。丹参行血破瘀,通经止痛,《玉楸药解》谓其“破宿血、生新血……行血之良品也”。两药频次最多,印证《素问》“调其血气,令其调达”之训。当归多糖可促进造血祖细胞分化,并促进血管生成[17];丹参酮等可以促进血管修复,改善血液高凝状态[18]。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雷公炮制药性解》载其“主男子肾虚精寒……久服强阴坚骨,令人多子”,菟丝子黄酮可提高Leydig细胞活力,显著改善精子质量[19]。黄芪补气升阳,既能升阳举陷,提举曲张之脉管,又可助脾摄血,使血脉流利,不至瘀堵,黄芪皂苷Ⅱ等可增强机体免疫、抗氧化应激能力,改善造血功能[20-21]。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为血中之气药,清代黄元御言其“行经脉之闭涩,达风木之抑郁,止痛而断泄利,散滞气而破瘀血”。川芎嗪可抑制组织纤维化、改善血液微循环,缓解内源性疼痛[22-23]。用药频次最多的6味中药分布与VC气滞血瘀、瘀伤肾经的病理本质相对应,体现了“活血通络治其标,补肾填精固其本,疏肝通络畅枢机”的核心治则。
药物的性味归经分析发现四气以温性为主,五味重苦甘相济,归经以肝经为要。四气分析发现药性以温性最多,寒、平性次之。《素问·调经论》:“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疏。”温热之性可促进血行,助阳益气,同时需加以平、寒性药制约燥热,防其太过。五味以苦甘并重,苦能泄降气逆,亦可坚阴,甘能补益调和,缓急止痛[24]。归经以肝经为首,肾、脾经次之。足厥阴肝经与精索静脉走行有重合,且肝藏血,主疏泄,精索静脉迂曲所致脉络瘀阻需肝气调达以通畅气血。肾主生殖,肾精充盈为生殖前提,脾主摄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脾同调使气机畅通、血脉流利,不致瘀阻;脾肾同补使先后天相资。药物功效分析中以补虚药及活血化瘀药占比最多,补虚药中主要为菟丝子、淫羊藿为代表的补肾填精药与黄芪等补气健脾药。活血化瘀药可分为不同层次,当归、丹参主以补血活血化瘀;莪术、桃仁等破血消癥;路路通、水蛭剔络通脉,除精室之络瘀。专利复方的中药属性及功效体现温性为主、苦甘相和,肝脾肾同调,气血精齐补的遣药思想。
通过关联分析得到了高频的药物配伍组合,两药组合中,“当归-丹参”药对频次最高,当归补中有行,行中有补;丹参补血生血,逐瘀生新,两药一温一凉,相使为用,活络效灵丹等经典方剂中常见两药配伍。现代研究发现,当归-丹参药对可改善炎症反应、组织缺血损伤及抑制细胞凋亡[25]。“菟丝子-淫羊藿”是补肾核心药对,菟丝子补阳益阴,淫羊藿荣筋强骨。《景岳全书》强调“命门火衰,精血不生”,肾阳亏虚无力推动,则气血瘀阻睾丸经脉,两药相伍,可温肾阳而填肾精,直击VC肾虚本质。“当归-丹参”药对加红花可得到“当归-丹参-红花”角药,红花入肝经,破血消癥,散肿止痛。三药相伍构建“补血-化瘀-消癥”三级活血链,用于不同程度的VC患者。“当归-黄芪-菟丝子”角药中黄芪补气生血,当归引血归经,菟丝子益肾填精,三药相伍含“气能生血,血能化精”之意。关联规则量化的典型药物组合,体现了“补肾活血为主轴,分层化瘀为关键”的配伍本质。
聚类分析共得到4组核心组方。核心组方1为“当归、黄芪、川芎、丹参、菟丝子、淫羊藿”,化裁于右归丸。本方结合VC的病理机制进行化裁,易肉桂为淫羊藿,既温肾阳又防燥热伤阴,加丹参通络,契合“气血瘀滞”病机,适用于肾虚血瘀证。核心组方2为“柴胡、白芍、党参、当归、川牛膝、甘草”,来源于《医学心悟》柴胡疏肝散。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本方在柴胡疏肝散基础上加用党参、白术健脾益气,一则肝郁日久,横逆犯脾,脾失健运则气血不能荣养精室血络,故健脾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二则脾主升清,可升提瘀滞之精络,合“培土荣木”之法,川牛膝替代陈皮以引药下行,使药力直达精室,共奏“疏肝解郁,健脾通络”之效。核心组方3为“熟地黄、菟丝子、枸杞子、肉苁蓉、制何首乌、甘草”,由左归丸精简而来,左归丸可以抗生精细胞凋亡及修复血睾屏障[26]。组方3舍左归丸中龟鹿二胶,加何首乌、肉苁蓉增温肾填精之力,又防滋腻,适用于肾精亏虚证。核心组方4为“桃仁、当归、肉桂、莪术、延胡索、川楝子”,源于《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活血祛瘀,温经止痛,可用于男性阳痿、血精等疾病[27-28]。组方4易小茴香为莪术,增破血消癥之力,延胡索与川楝子合用有“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之能,适用于气滞血瘀证。以上聚类分析所得核心组方配伍精妙,理法具明,可以为临床中不同证型VC患者提供辨证施治的遣方依据。
本研究对国家专利数据库治疗VC的中药复方专利进行数据挖掘,系统揭示其用药规律与VC核心病机。研究结果证实,VC的核心病机为“肾虚血瘀,肝郁气滞”,用药以活血化瘀、补肾填精、疏肝通络为总则。处方中常用当归、丹参等活血化瘀,辅以菟丝子、黄芪、川芎等补肾填精,疏肝理气。聚类分析所得4类核心组方,分别针对肾虚血瘀、肝郁脾虚、肾精亏虚、气滞血瘀证型,为临床分证论治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目前,用于治疗VC的中药复方专利相对较少,且存在专利适用证型、疗程等信息缺失情况,在进一步研究时,可将国际专利数据库及医疗机构院内制剂纳入分析以增加样本量,提高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其次,研究挖掘出的核心组方为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应当结合临床大样本量研究对核心组方的证型分布及疗效进行验证。最后,临床实践中患者需求与症状表现不尽相同,将专利成果应用于临床时应从疼痛程度、精子质量等多方面对疗效进行评估,以适应个体化差异。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1]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精索静脉曲张诊断与治疗指南编写组.精索静脉曲张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男科学杂志,2022,28(8):756-767.
[2] 许建威,陈争光.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睾丸微循环变化对精子生成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22,43(11):26-29.
[3] CARTO C,GANDHI D A,NACKEERAN S,et al.Varicocele is underdiagnosed in men evaluated for infertility:Examination of multi-center large-scal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data[J].Andrologia,2022,54(10):e14539.
[4] 王璨,刘健,冯强,等.精索静脉曲张超声分度在睾丸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5,20(1):119-122.
[5] 王权胜,戴玉田.精索静脉曲张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指南[J].中国性科学,2025,34(2):1-7.
[6] 邓李文,张剑,罗开玲.男性不育症伴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研究进展[J].微创医学,2024,19(1):16-18.
[7] 刘一朝,刘敏,崔宁宁,等.国内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现状及分析[J].中国性科学,2021,30(6):23-25.
[8] 李胜男,陈腾飞,贾志超,等.中医药诊治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性科学,2025,34(4):92-99.
[9] 刘艺佼.数据挖掘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用药规律[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23.
[10]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5.
[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本草》 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2] 李春巧,林海燕.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5.
[13] 卢朋,李健,唐仕欢,等.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9):1-4.
[14] 王安民,马东岳,赵子维,等.从精室络脉探讨精索静脉曲张的病机及辨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48(2):229-234.
[15] 吴霜,郭军.基于“脑—心—肾—精室”轴探讨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辨治[J].环球中医药,2024,17(11):2317-2320.
[16] 郝高利,孙自学.中医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6):2728-2730.
[17] 王庆彦,毕映燕,徐生杰,等.当归中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化学试剂,2025,47(4):43-51.
[18] 谢粤婷,罗浩文,杨攀,等.丹参对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及其潜在分子靶点[J].中国民间疗法,2025,33(8):103-107.
[19] 马天宇,史孟华,林煦垚,等.菟丝子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48(1):106-112.
[20] 付慧婕,雷根平,董盛,等.黄芪的现代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25,47(4):695-699,704.
[21] HAN X Y,XU N,YUAN J F,et al.Total flavonoids of astragalus inhibit activated CD4 [formula:See text] T cells and regulate differentiation of Th17/Th1/treg cells in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mice by JAK/STAT and NF [formula:see text]B signaling pathways [J].Am J Chin Med,2023,51(5):1233-1248.
[22]  ZGE A,BAYKAN B,BI
ZGE A,BAYKAN B,BI AK
AK I
I ,et al.Revolutionizing migraine management:Advances and challenges in CGRPtargeted therapies and their clinical implications [J].Front Neurol,2024,15:1402569.
,et al.Revolutionizing migraine management:Advances and challenges in CGRPtargeted therapies and their clinical implications [J].Front Neurol,2024,15:1402569.
[23] LI Y,LI F,DING M,et al.Chuanxiong rhizoma extracts prevent liver fibrosis via targeting CTCF-c-MYC-H19 pathway[J].Chin Herb Med,2024,16(1):82-93.
[24] 匡东旭.基于中药性味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的中药性味理论研究新模式[J].哈尔滨医药,2025,45(2):137-139.
[25] 王红,蒋征,刘玲,等.丹参-当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研究[J].中国药业,2024,33(6):40-48.
[26] 任方楠.基于睾丸炎性微环境研究左归丸调节先天肾虚大鼠血睾屏障通透性的机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24.
[27] 张宗海.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24,22(3):137-139.
[28] 孙松,厉将斌,赵琦,等.李海松教授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男科疾病经验[J].环球中医药,2022,15(5):815-817.
Research on the medication rules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patent for varicocele treatment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