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5.26.26
中图分类号:G643.1
石磊, 李朵
| 【作者机构】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病理科 | 
| 【分 类 号】 | G643.1 | 
| 【基 金】 | 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4 JGYB045) 中南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立项项目(2024 YJSKS004)。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简称“专硕”)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紧密结合的“医教协同”培养模式已深入推进10年。既往培养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不足让大家深刻认识到:除专业能力培养外,思政教育更是举足轻重,把思政教育贯穿融入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培训全程,寓精神指引、价值观塑造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潜移默化达到立德树人目标至关重要。
临床病理学专硕与住培教育不同于常规本科生教育的教室上课模式,而是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学习[1-2];不同于内科、外科等其他专业,具有其独特的专业特殊性[3-5]。因此,临床病理学专硕与住培的课程思政,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亦步亦趋,需要探索与专业及培养模式契合的体系、策略及具体措施。本文总结基地近几年实践与探索经验,深入探讨思政元素融入临床病理学专硕和住培中的策略与具体措施,为进一步完善临床病理学专硕和住培思政教育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临床病理学相当于诊断病理学,是病理学的一个大分支,指根据各种手术标本、活检组织、细胞或通过尸检为临床疾病做出诊断[6]。精确的病理诊断是决定临床手术范围、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被誉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诊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临床病理学具有不同于其他临床学科的专业特殊性。临床医师直面患者,患者对医师的诊疗会有反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时正反馈或负反馈对医师诊疗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监督作用。不同的是,病理医师常居于幕后,与患者接触较少。病理诊断流程复杂,从标本接收到诊断报告签发,需要经历固定-取材-脱水-浸蜡-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免疫组化-阅片诊断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不管在哪个环节,病理医师面对的都是标本和切片,整个流程都由医务人员单方面主导,缺乏对象方的反馈。众所周知,决定工作质量高低的除业务水平、科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外,重要的是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如果病理医务人员缺少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精神,那么在对象方反馈缺失的客观情况下,工作质量易打折扣,从而影响诊断质量。因此,全面加强研究生与住院医师思政教育,把思想政治全面融入临床病理学专硕与住培教育中,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实守信,恪守医德的年轻病理医师对实现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指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7]。课程思政并不是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程,而是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寻找、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范例,将其转化为思政教育有效的教学载体,寓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价值观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潜移默化达到效果。思政教育要贯彻落实到位,达到预期效果,关键是要建立一个与学科及专业深度融合、健全完善的思政体系。
专业带教老师是思政体系中最重要主体之一,是课程思政取得好成效的重中之重。目前,临床病理学专硕与住院医师培养存在带教老师思政意识较薄弱、重专业知识、轻思政教育的不足[8]。因此,唤醒、强化师资们的思政意识,对带教老师进行专题培训,让师资们从心底认同并重视思政融合,至关重要。
思政的目标是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成长为德艺双馨的病理接班人。临床病理学专硕与住培教育思政,须以实践为导向,针对培养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结合专业知识,深挖德育元素,如爱国精神、奉献精神、职业道德与素养、科学与创新精神、责任与担当等,通过强化德育元素最终达到目标。见表1。
表1 不同教学内容推荐融入的思政元素及案例
 
   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有棱角、有个性。生硬地进行思政和道德说教,效果常不尽如人意,有时还可让学生抵触反感。根据确立的思政目标和元素,依照专业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思政案例,如白求恩同志无私奉献的事迹和人道主义精神、疫情期间白衣战士无畏逆行的责任与担当、袁隆平爷爷的探索和创新精神等,将其转化为思政教育有效的教学载体,不知不觉地在实践中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理想信念。见表1。
根据临床病理学专硕与住院医师的培养目标,分别制订针对老师和学员的评价及考核方案,如师生互评表、调查问卷、考核指标等,定期评估效果,根据效果给予优秀者绩效激励;同时对发现的不足之处,积极反馈,督促整改直至复审合格。
思政教育贯穿临床病理学专硕与住培全程并不是把专业教育改造成思政培训,也不是简单地搬抄,生硬地说教,而是要充分结合临床病理学专业的特点,以实践为导向,针对培训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深挖德育元素,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润物无声地融入意识形态教育,培养学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职业道德。
通过师资培训和评价考核,促使全体师资对课程思政达成统一共识,确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时代责任使命感、德艺双馨的病理接班人。师资们认知的改变最终将形成正反馈,进一步促进临床病理专硕与住培思政工作的开展和提升。
现在的专硕与住院医师,大多为独生子女,相对比较自我,很反感直白的说教。思政教育需要如盐溶于水般,在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进行,才能达到好效果。因此,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非常重要,需推陈出新,采用案例、身体力行或讨论式等方法进行教学。
思政教育和专硕及住院医师培养相融合,重在找到合适的融合切入点及路径,自然融入。这就需要结合病理专业内容,寻找和思政元素的共同点或连接点,毫无违和地把思政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和实践带教中。如指导住院医师对1例左下肺叶(肺肿块)切除标本取材,取肿块+胸膜是1个薄弱点,但肿块是否侵犯胸膜,对患者分期及治疗方式选择非常重要。取材是否规范与思政元素——职业素养关系密切,因此在指导取材时,介绍钟南山院士事迹,号召向钟院士学习,不怕困难,精修职业素养,一定取好肿块+胸膜,为临床及患者提供精准病理诊断报告。
思政教育融入临床病理专硕与住院医师培养,除健全的体系、睿智的策略外,如何贯彻执行至关重要。贯彻力度及执行的具体举措与最终成效息息相关。因此,让每个师资不仅愿意做,而且知道如何正确地去做,是打通最后一关的重中之重。
依照思政教育目标收集、建设思政案例库,根据临床病理专业内容及具体情况精挑案例,思政融入具体案例中,引导学员从案例中领悟哲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且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或更新思政元素及思政案例。
专硕与住院医师参与真实的多学科临床诊治病例讨论中,能亲身感受到自己工作(如肺癌患者、有无侵犯脏层胸膜、有无淋巴结转移、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状态等)对患者治疗方案制订的深刻影响,体会到规范化取材和精准报告的重要,从而以更认真谨慎的态度做好自己的工作,树立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9]。同时,助于病理住院医师切身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及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激起内心的自豪感、成就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更有动力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工作。
病理住院医师面对的主要是标本和切片,但实际上,每个标本,每份诊断报告背后都是1个患者,1个与病魔做抗争的家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病理诊断的每个漏诊/误诊,或小错误都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预后,甚至生命。带教老师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在医疗活动中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初入临床的专硕和住院医师产生直接、深刻、长远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模板,引导住院医师的处事态度与行为。因此,师资们要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为榜样。一方面,引导住院医师与患者沟通时,怀耐心与爱心,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另一方面,与临床医师间良好有效的沟通有利于避免漏诊误诊,以最快速度为患者做出精准诊断[10]。
每学年举办阅片诊断大赛、病例汇报大赛等活动,鼓励全员参加。通过大赛选拔出优秀住院医师,给予奖品并推送参加高一级别比赛,适当的精神及物质奖励将激发学生严谨务实、努力钻研、不断探索、精益求精的精神。
充分重视思政教育与专业培养的融合。除举办针对性的培训外,还加强提高师资们思政意识,示范思政与专业融合的技巧及方法;定期督导,及时发现不足之处,第一时间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每个学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定期对学科的思政融合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并持续改进,复查。
本基地自2022年着重将思想政治与专硕及住培教育融合以来,研究生和住院医师的整体工作态度与专业能力都得到很好的提升。科内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在“一切为了患者”这个中心指导下,工作不再是“干完”而是“干好”,取好每例材,发好每份报告,是大家的终极目标。
本基地病例数多、工作量大,但为了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专硕与住院医师主动晚上加班阅片,书写初诊报告,病理报告及时率大幅度提升,80%的病例可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病理诊断。
自从深刻认识到规范化取材和病理诊断对患者治疗方案制订起决定性作用后,住院医师工作态度、学习热情明显改善,取材合格率、初诊准确率持续上升,患者满意度不断升高。
思政融合教育唤醒激活专硕与住院医师的内驱力,积极主动学习。近3年本基地医师资格考试首考通过率及住院医师结业考核理论通过率都是100%。学员踊跃参加比赛,其中1名学员在2024年全省住院医师病例大赛中荣获第一名。2022年底,患者激增,医疗资源紧张,很多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虽然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但仍与老师一样坚守在临床一线,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和担当。
综上所述,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理念,把思政元素融入临床病理学研究生与住院医师培养过程中,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驾齐驱,为构建完善的临床病理学专硕与住院医师思政教育体系、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临床病理学人才而继续努力和探索。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1] 袁远,刘玉婷.病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23,37(8):37-40.
[2] 孙颖,韩水平,孙瑞芳,等.学科特色型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以“病理学”课程为例[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4,32(2):195-199.
[3] 闵璐琳,袁江姿,顾乐怡,等.课程思政在肾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和实施[J].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3,7(5):369-377.
[4] 张宇杰,王妍妍.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课程思政的育人路径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3):183-186.
[5] 王雪,黄敬文,张丽宏,等.新医科背景下中药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24,21(20):86-90.
[6] 刘彤华.刘彤华诊断病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7] 刘维,付金文,王文涛,等.立德树人视野下课程思政融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中课”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3,7(4):306-309.
[8] 董斌,武艳,吴萍,等.医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及思考[J].中国医药导刊,2021,23(5):395-400.
[9] 李雪,张岩君,金木兰.MDT教学模式在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22,23(9):94-95.
[10] 曹培龙,王春宝,张冠军,等.病理住院医师规培教学的人文教育方法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2):95-98.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 and resident doctor in clinical pathology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