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5.26.32
中图分类号:R277.7
张渝婧, 李永丽, 张婷慧, 张吉, 邰先桃
| 【作者机构】 | 云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 
| 【分 类 号】 | R277.7 | 
| 【基 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374614) 云南省针灸推拿防治脑病创新团队开放课题(27NB107)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5Y0643)。 | 
脑瘫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神经系统疾病,脑瘫患儿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姿势不良、共济失调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根据文献报道,中国0~6岁儿童脑瘫患病率约为0.248%[2]。目前小儿脑瘫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手术干预、康复训练、药物治疗、中医药特色治疗等,推拿疗法在小儿脑瘫的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其效果得到广泛认可。本文从中西医理论角度系统综述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促进推拿在小儿脑瘫治疗中的推广和应用。
中医将小儿脑瘫归属于“五迟”“五软”“痿证”等范畴[3]。其病因主要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先天肾精亏虚致脑髓不充、筋骨失养;后天脾胃虚弱致气血不足,或痰瘀阻滞经络,从而导致脑神失用和肢体功能发生障碍。基本病机可概括为“肾虚髓亏、脑神失养、经络阻滞”,其中肾虚是根本,脑髓失充是关键,经络不通是重要病理环节[4]。
小儿推拿手法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以指代针、以推代药,通过特定穴位刺激达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目的。手法操作符合儿童生理特点,又体现中医“治未病”与“以通为补”的治疗理念。
1.2.1 经络学说 中医理论认为脑瘫病位在脑,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有密切联系。《黄帝内经》载:“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提示督脉具有总督一身阳气和连通脑髓的重要功能[5]。现代解剖学研究显示,督脉的循行路线与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具有高度相关性,为督脉调治脑病提供科学依据。马若飞教授创立的通督醒脑推拿法,重点选取百会、大椎、命门等督脉要穴,通过特定手法刺激,可有效调节脑部气血运行[6]。邰先桃教授创立的选择性脊柱推拿通过刺激督脉及膀胱经背俞穴,能醒脑开窍,改善患儿认知功能[7]。临床研究显示,采用督脉推拿治疗的实验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8]。提示在经络理论指导下的推拿治疗方案具有明确的临床价值。
1.2.2 脏腑理论 中医脏腑理论认为脑瘫病位在脑,与五脏紧密相关,其病机本质在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小儿药证直诀》曰:“肝主筋,脾主肌肉,肾主骨生髓。”三脏功能失调可导致儿童的运动发育障碍[9]。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脑瘫患儿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与自主神经调节异常有密切联系[10]。
临床中根据脑瘫的不同证型采用相应推拿手法,针对肝强脾弱证,采用抑强扶弱推拿法,重点疏肝健脾;对脾肾两虚证,则采用补脾强肾推拿法,着重温补脾肾。刘氏小儿推拿针对脑瘫便秘患者,通过调理脾胃、通腑泄热取得显著效果[11]。这种基于脏腑理论的辨证施治方案,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的特点。
1.2.3 气血理论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源于先天肾精、后天水谷精微及自然界清气,分为元气、宗气等,具有推动、固护等功能;血的生成依赖脾胃、肾精及心肺作用,运行需气的推动。脑瘫患儿多存在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基础,表现为“气虚血瘀”的证候特点。现代研究显示,脑瘫患儿的脑血流灌注普遍低于正常儿童,与中医气血理论的认识相吻合[12]。
推拿通过手法刺激,能促进气血运行,濡养筋脉。研究显示,推拿可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的脑血流速度,增加脑组织血氧供应[13]。五物甘草生摩膏穴位推拿通过补益肺脾之气,有效防治脑瘫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功能有关[14]。这为气血理论指导下的推拿治疗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小儿脑瘫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涉及产前因素、围生期因素及产后因素,其中产前因素约占70%,包括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胎盘功能不全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围生期因素约占20%,如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脑卒中;产后因素约占10%,包括新生儿重症黄疸、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颅脑外伤[5]。此外还有约20%的病例病因未明,提示可能存在多因素交互作用[15]。动物实验显示,缺血缺氧脑损伤可引起脑细胞变性坏死,脑瘫大部分是由于脑缺氧缺血而导致的脑损伤[16]。
推拿治疗脑瘫的机制相当复杂,现代研究的机制主要包括神经可塑性、肠道菌群-肠-脑轴理论、肌肉-骨骼系统调节理论及内分泌调节理论等。
2.2.1 神经可塑性 神经可塑性是脑瘫患儿功能恢复的基础。推拿通过多靶点机制促进神经可塑性。在神经营养因子调控方面,张星贺等[17]研究显示,六味地黄膏膏摩干预可显著上调脑瘫模型大鼠大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上调酪氨酸激酶受体B表达,促进神经元存活、分化和突触形成。在突触可塑性调节方面,动物实验显示推拿干预可使海马区突触素表达上调[18];在髓鞘修复方面,推拿通过激活Notch1/Hes5信号通路,可使脑瘫模型大鼠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增加,显著提高髓鞘碱性蛋白表达水平,达到修复脑白质的作用[19]。
2.2.2 肠道菌群-肠-脑轴理论 肠道菌群通过神经、免疫、代谢途径与大脑相互作用,推拿腹部穴位(中脘、天枢等)可通过多靶点调节该轴系功能,从而改善脑瘫患儿的肠道功能和脑功能。动物实验显示,对脑瘫模型幼鼠实施腹部推拿后,其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提升,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海马区5-羟色胺受体表达量增加,同时推拿可促进肠黏膜5-羟色胺合成量,经血液循环可影响大脑情绪调节中枢[20]。这种通过肠-脑轴介导的神经保护效应,为脑瘫患儿认知功能改善提供关键证据。
2.2.3 肌肉-骨骼系统调节理论 脑瘫患儿常伴肌肉痉挛、关节畸形,推拿可直接作用于肌肉-骨骼系统。基于肌筋膜链理论的推拿通过调整全身肌筋膜网络,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21]。此外,推拿可促进肌肉血液循环,增加营养供应,改善肌肉萎缩。
2.2.4 内分泌调节理论 推拿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调节激素水平。脊柱推拿可促进脑瘫模型幼鼠下丘脑生长激素分泌及生长激素受体表达,促进脑发育[22]。此外,推拿能降低患儿血清皮质醇水平,改善焦虑情绪,为康复训练创造条件[23]。
2.3.1 推拿疗法 推拿治疗脑瘫在临床中显示出显著的效果。王加亮[24]采用“脊背六法”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发现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显著提高,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效果保持稳定,提示推拿治疗具有持久性。胡鸾等[25]研发的选择性脊柱推拿技术,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该技术可使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得到改善,肌张力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常规康复组。提示推拿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在治疗脑瘫中具有显著效果。
2.3.2 推拿联合针灸治疗 推拿与针灸疗法联合使用可产生协同效应。针灸联合推拿的治疗方案在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临床对照研究显示,联合治疗组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和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单一疗法组[26]。郑方圆等[13]采用调神通督针法联合点穴推拿治疗肝肾不足型脑瘫,发现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方案体现中医“内外兼治”“针推并用”的治疗理念。
2.3.3 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 脑瘫的治疗难度大,周期长,临床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脑瘫,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模式展现出独特优势。现代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Bobath、Vojta等)、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临床中水疗联合小儿推拿能有效地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联合治疗组的关节活动度改善率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27]。手-臂双侧强化训练联合中医推拿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改善情况,联合治疗组的上肢功能改善恢复更明显,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显著[28]。融合现代康复理念的综合治疗方案,为脑瘫康复提供新思路。
推拿治疗小儿脑瘫具有显著优势,且作为一种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孩子选择,随着研究深入,推拿治疗脑瘫有了更科学的解释,被越来越多人承认其理论的科学性。从中医理论来看,推拿以“经络学说”等理论为基础,通过整体调理脏腑经络功能,达到补肾益髓、醒脑开窍、疏通经络的治疗目的。现代医学研究则从神经可塑性等多角度揭示推拿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中西医理论的互补性为推拿治疗小儿脑瘫构建理论体系。
但目前研究仍存在一定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医理论大多基于临床经验的总结,缺乏大规模、高质量的循证医学研究验证,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西医机制研究主要以动物实验为主,临床研究相对不足,对推拿作用机制的阐释尚不充分且存在推拿手法操作规范不统一的问题,影响临床推广和应用效果。未来应重点关注理论体系的完善建立及推拿参数的量化标准化研究,同时运用多模态脑功能影像学技术,深入揭示推拿的中枢作用机制;特别在人工智能发展时代,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智能化辅助推拿设备,提高推拿手法操作规范化的同时解决临床中推拿耗时费力的临床问题,邰先桃教授团队基于穴位敏化的小儿脑瘫智能推拿设备研究已取得初步进展[29]。通过中西医的理论和基础研究,有助于全面阐明推拿的多靶点作用机制,增加推拿治疗脑瘫的科学性,同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有望研发更多智能化辅助推拿设备,从而更好地治疗脑瘫患儿,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推拿治疗小儿脑瘫具有中西医理论基础和显著的临床效果,获得广泛认可,中医理论从整体观念出发,强调通过调理脏腑经络功能改善脑瘫症状;现代医学研究则揭示推拿促进神经可塑性、改善肌肉功能等多方面的作用机制。中西医理论的结合为推拿治疗小儿脑瘫提供全面的科学依据。然而目前研究仍存在理论验证不足、机制阐释不深入、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结合,以深化机制阐释与临床应用,使其成为更完善的理论体系。同时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推动推拿参数和手法的标准化及智能化设备的研发,推动推拿疗法在小儿脑瘫治疗中的规范化应用和解决推拿耗时费力的临床问题,为提高患儿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1] ROSENBAUM P,PANETH N,LEVITON A,et al.A report:thedefinitionandclassificationofcerebralpalsyApril2006[J].Dev Med Child Neurol Suppl,2007,109:8-14.
[2] 封玉霞,庞伟,李鑫,等.中国0~6岁儿童脑瘫患病率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5):603-607.
[3] 王和强,洪江,程偲,等.凌湘力教授从肾论治小儿脑瘫临证浅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5):634-637.
[4] 李燕春,高敬书.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22):19-22.
[5] 田代华.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6] 王粟实,赵安业,王红伟,等.马若飞推拿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5,40(1):239-245.
[7] 高林.基于“肾脑相济”理论研究选择性脊柱推拿治疗脑瘫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响应机制[D].昆明:云南中医药大学,2024.
[8] 贺萍,王艳,覃蓉.“脊背六法”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肝强脾弱证4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22,18(5):81-85.
[9] 钱乙,郭君双.小儿药证直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10] 李司南,童光磊,易昕.循经针灸推拿法对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运动发育、肌肉痉挛的影响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2):101-104.
[11] 陈碧婵.刘氏小儿推拿疗法治疗脑瘫特发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24.
[12] 谭龙泽,刘春雷,王跑球,等.以“补脾强肾”为主的特定穴推拿对脑性瘫痪患儿脑血流状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2,14(6):473-476.
[13] 郑方圆,汤盈盈,高杰,等.调神通督针法联合点穴推拿治疗小儿脑瘫肝肾不足证3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24,20(4):76-80.
[14] 张争艳,王俊玲,李洁,等.五物甘草生摩膏穴位推拿防治肺脾气虚证脑瘫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5,57(2):143-147.
[15] HOFTUN G B,ROMUNDSTAD P R,RYGG M.Association of parental chronic pain with chronic pain in the 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family linkage data from the HUNT study[J].JAMA Pediatr,2013,167(1):61.
[16] 虞人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与治疗的现状与新动向[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561-563.
[17] 张星贺,宋咏丽,高永超,等.六味地黄膏膏摩对脑瘫幼鼠大脑皮层损伤修复及BDNF/TrκB表达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21,27(6):15-19.
[18] GITLER D,XU Y,KAO H T,et al.Molecular determinants of synapsin targeting to presynaptic terminals[J].J Neurosci,2004,24(14):3711-3720.
[19] 王愿望.基于Notch1/Hes5通路探讨推拿促进脑瘫幼鼠脑白质修复的作用机制[D].昆明:云南中医药大学,2023.
[20] 张粲,王健,邰先桃.基于肠道菌群-肠-脑相通理论探讨小儿推拿与脑性瘫痪的关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9):1658-1662.
[21] 任艳桧.基于肌筋膜链理论的推拿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临床研究[D].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2023.
[22] 施英华,邰先桃.脊柱推拿对脑瘫模型幼鼠下丘脑生长激素及其受体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J].四川中医,2021,39(2):55-59.
[23] 单娥仙.小儿脑瘫推拿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24.
[24] 王加亮.王雪峰教授提出的“脊背六法”应用于五迟五软五硬的临床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
[25] 胡鸾,邰先桃,王春林.选择性脊柱推拿疗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1):43-45,54.
[26] 周艳丽,袁毅飞.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研究概况[C]// 中国针灸学会.2017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暨2017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621-622.
[27] 卢文辉,张婷,李明慧,等.水疗同步小儿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4,24(24):5-8.
[28] 梁鲁波,何强勇,李佩琼,等.手-臂双侧强化训练联合中医手法推拿对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4,16(4):281-286.
[29] 郭村晓.基于穴位敏化的小儿脑瘫智能推拿设备关键技术研究[D].昆明:云南中医药大学,2024.
Research progres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ory of massage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