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5.27.10
中图分类号:R259;|G353.1
金瑜婧, 何明俊, 高明洁, 刘德亮, 赵子源, 叶迪, 郑景辉
| 【作者机构】 | 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心血管内科 | 
| 【分 类 号】 | R259;G353.1 | 
| 【基 金】 | 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桂教科研〔2022〕1号)。 | 
心力衰竭是以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为 临床特征的终末期心脏综合征[1]。心力衰竭影响全球超过6 400万人,且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花费成本高、生活质量差[2]。据统计,我国35岁以上居民心力衰竭的年发病率为1.3%,且在老年人、高血压人群、糖尿病患者等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明显增高[3]。因此,对心力衰竭的早期预防、识别、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古代医学认为心力衰竭的病机以心阳虚衰为本,以致出现瘀血、痰浊、水饮、气滞等病理产物,治宜补益心气,温养心阳[4-6]。现代医学则认为其病机为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导致心率加快、水钠潴留、血管收缩及心脏前后负荷增加,从而出现心室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及心肌收缩力减弱等病理改变,导致心力衰竭[7-8]。苓桂术甘汤常用于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患者,能有效改善心脏的射血功能[9]。现代临床研究表明,苓桂术甘汤可通过抗炎症反应、调控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干预心肌纤维化等方面改善患者心功能[10]。基础试验亦不断验证其机制,徐少华等[11]研究表明,苓桂术甘汤可通过激活Lats1/Yap信号通路抑制心肌梗死后模型小鼠心肌纤维化以改善小鼠心功能,进而干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展进程;王华等[12]研究表明加味苓桂术甘汤可抑制心力衰竭进展中炎症过度激活反应的相关细胞因子,从而逆转患者心室重构,改善其预后。因此,本研究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近10年苓桂术甘汤治疗心力衰竭文献可视化分析,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2015年1月至2025年6月收录的苓桂术甘汤治疗心力衰竭文献,选择高级检索,设定主题词为“苓桂术甘汤”OR“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OR“苓桂术甘”OR“苓桂甘术汤”AND(“心力衰竭”OR“心衰”OR“慢性心力衰竭”OR“CHF”OR“HFpEF”OR“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OR“HFrEF”OR“心功能不全”),来源为所有期刊。
纳入标准:符合苓桂术甘汤治疗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文献,涵盖临床观察、机制探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等。排除标准:①书目、文摘、索引等二次文献及综述、指南、述评等三次文献;②会议、报纸、科普、细胞或动物实验论文;③作者、机构、关键词及年份信息等不完整的文章;④重复发表的文献仅纳入1篇。
将所纳入的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保存文件名称格式为“download_**.txt”。利用CiteSpace内置的中国知网数据转换器转换数据格式,应用CiteSpace进行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为验证关键词结果的稳定性和核心热点的可靠性,本研究同时采用VOSviewer进行高频词识别,将其结果与CiteSpace Pathfinder算法的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其中,CiteSpace的参数设计:①时间跨度为2015年1月至2025年6月;②时间切片为1年;③节点类型为作者、机构、关键词;④TopN=50,TopN%=10.0%;⑤网络算法为Pathfinder,其余参数默认。VOSviewer的参数设计:①分析类型为共现(co-occurrence);②计数方式为全计数(full counting);③最小共现频次为1,其余参数默认。关键词聚类分析中,聚类模块值>0.3,表明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0.5,说明该聚类信息高效[13]。此外,在分析关键词时对同义关键词进行合并处理,如“疗效”“效果”“临床效果”统一合并为“临床疗效”[14];“加味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加味”统一合并为“苓桂术甘汤加减”等,合并前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核对,分歧处通过讨论或第三方仲裁解决,以减少主观性影响。
检索获得文献1 149篇:中国知网364篇、维普网343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442篇。剔除不符文献912篇,最终纳入文献237篇,均为中文文献。
该领域发文趋势可分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4个阶段,2021年发文量达到最高峰,为41篇,2023—2025年,发文量下降明显,由31篇下降至4篇。见图1。
 
    图1 发文时间分布
该研究共纳入作者268名,尹世伟的发文量最多,发文5篇。郭晓平、崔玉兰、韩文忠、张晓亮、孙东辉、南岳龙、陆强、刘瑞超发文4篇,在此领域较为活跃。
237篇文献共纳入研究机构218个,发文量较为活跃的机构前3名分别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邯郸第一医院、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机构发文量前9名见表1。
表1 机构发文量前9名
 
   2.5.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可进一步把握文献主题的研究热点。通过CiteSpace关键词共现分析,共提取249个研究热点,见图2。VOSviewer识别出的核心高频词(图3),其结果与CiteSpace前10位高频关键词基本高度重合(表2),初步交叉验证了两种方法在识别该领域核心研究热点的可靠性。
表2 文献关键词统计(前10位)
 
    
    图2 关键词共现分析
 
    图3 关键词共现密度
2.5.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中,聚类模块值=0.843 7,提示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0.968 1,提示该聚类信息高效。该领域共得到13个聚类信息,见图4及表3。前3位聚类信息分别是#0苓桂术甘汤、#1慢性心功能不全、#2心肌梗死。
表3 关键词聚类信息表
 
    
    图4 关键词聚类分析
2.5.3 关键词时间线分析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可反映该领域随时间变化的研究内容(图5)。苓桂术甘汤、慢性心功能不全、阳虚水泛证、中医药疗法、心功能、充血性出现较早。除sirt3信号通路、心理功能外,其他聚类时间线跨度较长。
 
    图5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
2.5.4 关键词突现分析 突现分析可知苓桂术甘汤治疗心力衰竭文献领域的热点趋势,共探测到24个关键词。见图6。
 
    图6 关键词突现分析
从过去10年发文量来看,我国关于苓桂术甘汤治疗心力衰竭的文献产出较少,尤其是2023—2025年发文量明显下降,这表明当前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同时也反映出该领域有广阔的前景。对作者分析发现,该领域主要形成以尹世伟、郭晓平等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尹世伟为核心的团队主要致力于苓桂术甘汤联合西药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研究,如苓桂术甘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15];郭晓平团队主要致力于研究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16]。研究机构显示,各合作机构之间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建议各研究机构增加学术交流,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除主题心力衰竭、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加减外,出现较多的依次为临床疗效、心功能、西药、生活质量、真武汤、左室射血分数、炎症因子。据此可以说明:①临床疗效是医学实践的核心目标,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17]。而关键词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是评估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②生存质量是评价患者主观幸福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18]。③西药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突破口,如新型可溶性多苷酸环化酶刺激剂维利西胍可大大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存预期[19]。④真武汤是治疗阳虚水泛证心力衰竭患者的常用复方,通过对真武汤治疗心力衰竭的可视化进行分析,其关键词排名前5位为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中医药疗法、心功能、真武汤加减[20]。与该领域对比可知,二者都侧重于临床疗效。两方剂合用在延缓心室重构、抑制炎症因子、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线粒体功能等方面效果更加突出[21]。⑤炎症因子是研究者们经常关注的关键词,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在于炎症反应,如TLR4信号通路蛋白向细胞膜聚集,激活NF-κB向核内转移,可升高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的释放,促进心肌肥大,导致心力衰竭[22]。
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0苓桂术甘汤为文献的主题词,#1慢性心功能不全、#2心肌梗死、#6慢性肺心病、#7左室射血分数、#8心功能、#9充血性侧重于该领域的临床研究。#3阳虚水泛证为苓桂术甘汤治疗心力衰竭常见中医证型。#4生活质量、#12心理功能是心力衰竭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整体感受。#10沙库巴曲缬沙坦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类药物。#11 sirt3是线粒体内重要的传导通路,姚娟等[23]研究证明苓桂术甘汤可通过Sirt3/AMPK信号通路调节线粒体分裂-融合以发挥保护心脏的作用。根据聚类时间线可知,临床观察、中医药疗法、温阳利水、心功能等关键词出现较早,近5年较活跃的关键词有中医证候、循证医学、信号通路、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纤维化、《伤寒论》等,提示研究者们从研究机制、临床疗效等方面探索到中医古籍、多学科协同发展、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根据突现分析可知,真武汤、参麦注射液为早期研究热点,且维持较长时间。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心衰病、中医证候积分出现在2023-2025年,表明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热点集中于临床疗效研究及中医症候研究[24-25]。据此可以推断其可能持续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趋势。
综上所述,针对该领域的具体现状,笔者提出以下优化建议:①加强跨领域、跨团队、跨机构深入合作,构建系统紧密的合作网。②推动中医-西医融合发展,形成“1+1>2”的有效模式。③开展大量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的有序合作。④构建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网络模型,全面解析苓桂术甘汤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仅纳入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3个中文数据库,未对国外数据库进行检索;此外,本文未涉及细胞或动物实验论文,但心力衰竭机制在目前研究阶段仍高度依赖基础实验研究,期待未来开展独立分析以完善结论。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1] FENG M,HE B,WANG B,et al.Clinical Study of Heart Failure with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Regimen Treated with Entresto [J].Contrast Media Mol Imaging,2022,2022:4164089.
[2] SAVARESE G,BECHER P M,LUND L H,et al.Global burden of heart failure:a comprehensive and updated review of epidemiology[J].Cardiovasc Res,2023,118(17):3272-3287.
[3] MCDONAGH T A,METRA M,ADAMO M,et al.2021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J].Eur Heart J,2021,42(36):3599-3726.
[4] 刘源,尚宝令,邹旭,等.邹旭运用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探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4,36(2):246-249.
[5] 宋芳芳,符红军.温补心肾、活血利水方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2,37(4):576-578.
[6] 孙小红.王裕颐应用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J].山西中医,2010,26(11):7-9.
[7] 薄慧赢,侯平.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现代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5,39(2):1-4.
[8] CASTILLOE C,VÁZQUEZ-GARZAE,YEE-TREJO D,et al.What Is the Role of the Inflamma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eart Failure?[J].Curr Cardiol Rep,2020,22(11):139.
[9] 林俊佐,唐秀松,张路,等.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历史沿革与现代临床应用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27(3):135-141.
[10] 程倩,周庆伟,薛佳茜,等.苓桂术甘汤现代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27(8):172-176.
[11] 徐少华,王舒舒,任涵,等.苓桂术甘汤对心肌梗死后小鼠心肌纤维化及Lats1/Yap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24,49(17):4702-4710.
[12] 王华,罗玉环,王越,等.加味苓桂术甘汤对阳虚水停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GF-β1、TNF-α、NT-proBNP及心室重构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4,30(5):853-856.
[13]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14] 张心怡,余新波,王成银,等.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J/OL].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1-6.https://link.cnki.net/urlid/10.1113.R.20250331.0850.002.
[15] 崔玉兰,索云锡,王森,等.苓桂术甘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6):823-827.
[16] 陆强,南岳龙,郭晓平,等.苓桂术甘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世界临床药物,2024,45(11):1155-1160,1211.
[17] WANG A,ZHAO W,YAN K,et al.Mechanisms and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Heart Failure[J].Front Pharmacol,2022,13:810587.
[18] 王静.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接受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4,14(23):105-108.
[19] SPADAFORA L,BERNARDI M,SARTO G,et al.Towards the Fifth Pillar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Vericiguat in Older and Complex Patients[J].Am J Cardiovasc Drugs,2024,24(4):469-479.
[20] 凌皓,陈景利,何明丰,等.真武汤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4,48(5):123-128.
[21] 王雯璇,王莉雪,李洁.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OL].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11.https://link.cnki.net/urlid/21.1543.r.20250407.0848.002.
[22] 汪阳,王凤荣.中药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25,47(5):1553-1558.
[23] 姚娟,丁芮,李向阳,等.苓桂术甘汤对心梗后慢性心衰大鼠线粒体分裂-融合及Sirt3/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4,30(3):1-9.
[24] 井岚花.苓桂术甘汤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5,23(7):56-59.
[25] 李嫣然,陈丽云.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分布和用药规律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17):2419-2423.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and VOSviewer of Linggui Zhuga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in the last decad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