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5.27.13
中图分类号:R743.3
唐乐, 冯一丹, 杨孟浩, 王庭瑞, 张应琼, 邓开慧
| 【作者机构】 | 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 
| 【分 类 号】 | R743.3 | 
| 【基 金】 | 
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以肌肉量减少和肌肉功能减退为特征的进行性、全身性骨骼肌疾病[1]。据推测,全球目前约有5 000万人罹患肌少症,预计患病人数到2050年将高达5亿[2]。报道显示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中肌少症发生率分别为31.4%、31.1%和26.8%[3];而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可以达47%[4]。肌少症的发生不仅加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丧失,增加了跌倒、骨折等并发症的风险,还会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和长期生活质量产生深远影响[5-6]。目前,国内外针对脑卒中肌少症的可视化分析研究相对匮乏。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脑卒中肌少症相关的中外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趋势及发展脉络,以期为深入了解研究现状、把握发展方向、制订优化干预措施及拓展研究思路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文献来源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文文献检索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网中进行,限定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起至2024年12月。检索式为(“脑卒中”OR“脑血管意外”OR“中风”OR“脑梗死”OR“脑梗塞”OR“脑出血”)AND(“肌少症”OR“骨骼肌减少症”OR“肌肉减少症”)。利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检索,以有效扩展检索范围,增强查全率和查准率。英文文献检索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进行,限定文献类型为“Article”或“Review”,语言限定为英文,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4年12月。检索式为:TS=((stroke OR“cerebrovascular accident”)AND(sarcopenia OR“muscle loss”OR“muscle wasting”OR“muscle atrophy”))。
纳入标准:①内容涉及脑卒中肌少症的研究文献;②文献类型包括临床试验、观察性研究、病例报告、综述及meta分析等。
排除标准:①非期刊发表文献(如会议论文、新闻报道、征文通知等);②缺失关键信息的文献(如无标题、无作者或无出版年份等);③重复发表的文献。
本研究采用NoteExpress软件对中英文检索文献进行统一管理,剔除重复及非期刊文献。随后,由两名研究者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分别对文献题录、摘要及关键词进行独立筛选,对于存在分歧的文献,由第三名研究者进行评议并作最终判定。在构建关键词共现矩阵前,本研究对同义词和近义词进行了人工标准化合并。例如,“吞咽困难”“吞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统一合并为“吞咽功能障碍”。在可视化分析过程中,将最终纳入的文献数据以RefWorks格式导入Cite-Space软件(版本6.4.R1),设置参数包括时间跨度为2000年1月至2024年12月,时间切片长度为1年,节点选择阈值为每年前50,节点类型涵盖国家、机构、作者及关键词,其余参数采用默认设置。在CiteSpace分析中,着重分析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网络,核心作者的界定根据普赖斯定律 计算最低发文量[7]。数学领域的对数似然比算法,在通信领域应用广泛[8]。将其应用于文本聚类,可通过构建关键词的频度、集中度与分散度等特征向量,评估关键词作为聚类特征词的适用性,进而提取聚类标签词,最终挖掘特定领域的研究热点[9]。关键词聚类有效性通过聚类模块值(Q值)和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进行评价,Q值>0.3表示聚类结构具有统计学意义,S值>0.5表明聚类结果合理,S值>0.7则说明聚类结果的同质性较高,聚类结构可信度较强[10]。突现词指短期内频次显著升高的关键词,通过表征研究热点的动态演变(兴起/衰落),揭示领域前沿的演进轨迹与发展趋势,进而预测未来研究走向。在突现图谱中,红色线段标识关键词的突现时段,其长度与热度的持续性呈正相关[11]。
计算最低发文量[7]。数学领域的对数似然比算法,在通信领域应用广泛[8]。将其应用于文本聚类,可通过构建关键词的频度、集中度与分散度等特征向量,评估关键词作为聚类特征词的适用性,进而提取聚类标签词,最终挖掘特定领域的研究热点[9]。关键词聚类有效性通过聚类模块值(Q值)和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进行评价,Q值>0.3表示聚类结构具有统计学意义,S值>0.5表明聚类结果合理,S值>0.7则说明聚类结果的同质性较高,聚类结构可信度较强[10]。突现词指短期内频次显著升高的关键词,通过表征研究热点的动态演变(兴起/衰落),揭示领域前沿的演进轨迹与发展趋势,进而预测未来研究走向。在突现图谱中,红色线段标识关键词的突现时段,其长度与热度的持续性呈正相关[11]。
通过系统检索,初步获得中文文献174篇(中国知网46篇、维普网62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66篇),经去重及筛选后最终纳入70篇;英文文献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获得1 015篇,经去重筛选后纳入710篇。
年度发文量直观反映了脑卒中肌少症领域的研究发展态势,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国外文献显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0—2015年为缓慢增长期(年均发文量<10篇),2016—2024年进入快速增长期,2024年达到峰值120篇。国内研究虽起步较晚(2017年仅2篇),但自2020年后呈现显著增长,2024年发文量增至22篇。见图1。
 
    图1 中英文文献年度发文量分布
根据普赖斯定律,确定本领域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为6篇,共有45位作者达到该标准。文献计量分析显示,目前中文作者中尚未出现符合核心作者定义的研究者。这可能是因为国内相关研究自2020年才显著增长,研究者学术积累尚浅,且缺乏多中心协作项目支撑,难以形成高产作者集群,见表1。相比之下,英文作者Yoshimura Y以59篇的发文量成为核心作者,见表2。
表1 中文文献发文量较高的作者(≥3篇)
 
   表2 英文文献发文量前5位的作者
 
   脑卒中肌少症领域发文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依次为日本、中国、韩国、美国、德国。见表3。
表3 发文量前5位的国家
 
   中文文献的主要研究机构多为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其中昆明医科大学发表文献数量居首(5篇),见表4。国外文献中,日本熊本县立康复医院发文量最高,其次为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和日本国家老年医学中心,见表5。
表4 发文量前3位的国内机构
 
   表5 发文量前3位的国外机构
 
   2.6.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在剔除检索词并对同义词/近义词进行标准化合并处理后,中文文献的高频关键词主要为“老年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等,见表6。英文文献中,经类似合并处理后,高频关键词则以“older adults”“handgrip strength”等为主,见表7及图2~3。
表6 中文文献高频关键词前5位
 
   表7 英文文献高频关键词前5位
 
    
    图2 中文关键词共现
 
    图3 英文关键词共现
2.6.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图4~5展示了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CiteSpace分析显示:中文文献形成10个有效聚类(Q值=0.525 2,S值=0.917 0),经作者在软件对数似然比算法生成初步标签基础上归纳高频词与文献主题,核心研究主题可概括为中医防治、临床特征及中风管理。英文文献聚类得到13个有效聚类(Q值=0.704 4,S值=0.931 3),主要领域为危险因素、早期识别、社区康复干预及技术应用。
 
    图4 中文文献关键词聚类
 
    图5 英文文献关键词聚类
2.6.3 关键词突现分析 从图6~7可以看出:中文文献中吞咽功能障碍突现强度最高(1.72,2022——2024年),但持续时间较短(≤3年);英文文献中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突现强度达6.03(2019—2022年),且存在持续13年的长期研究方向[如电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2001—2013年]。
 
    图6 中文文献关键词突现
 
    图7 英文文献关键词突现
2.6.4 关键词时间线图分析 时间线分析(图8~9)显示:国内研究(2017—2024年)经历三阶段演变:2017—2020年聚焦脑卒中后肌少症流行病学、病理关联与风险因素;2021—2023年转向功能障碍管理及运动营养循证应用;2023—2024年进入精准干预与技术融合阶段,结合中医/生物力学优化治疗,体现个体化与标准化。国外研究(2001—2024年)呈现四阶段演变:2001—2016年探究基础机制(肌肉流失分子病理);2017—2020年转向临床实践,建立量化评估与循证体系;2021—2023年精准量化期,推动影像/遗传融合与风险分层标准化;2023—2024年融合神经科学/预后模型,推动个体化功能重塑与跨学科精准康复。
 
    图8 中文文献关键词聚类时间线
 
    图9 英文文献关键词聚类时间线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揭示:国外脑卒中肌少症研究起步早(尤以日、美、韩为著),2016年后全球文献量持续增长,国外活跃度显著高于国内。东亚国家因老龄化与高脑卒中率推动学科快速发展,在文献量、引用量及学科领导力具强影响力[12];欧美则通过多学科协作如基础医学、临床康复、营养、影像评估,形成跨机构深度合作,覆盖病理机制至生活质量改善的协同创新格局[13-16]。
与国外比较,国内脑卒中肌少症研究起步晚、早期文献少。2020年后研究显著增长,这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年肌少症防控指南》[17]明确脑卒中患者为高风险群体密切相关。研究主题从流行病学转向机制探索与多元康复干预,学科交叉增强。多类机构广泛参与推动发展,高产机构与学者增多、合作网络形成,但在多中心协作、资源整合与国际交流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中英文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脑卒中肌少症领域的研究主题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国内研究主要聚焦于老年患者的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及相关影响因素,同时慢性病管理、中医防治、认知功能、骨质疏松和抗阻运动等主题也频繁出现[18-20]。这与国内临床实践中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增多及吞咽障碍等并发症对康复管理带来的挑战密切相关,反映了临床对功能恢复和综合干预的迫切需求[21]。关键词聚类进一步揭示,中医药、康复训练及多病共存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
国际研究聚焦日常生活能力、肌力评估及康复路径优化。聚类分析结果也显示,氧化应激、神经肌肉调控、康复干预策略及生物电阻抗等技术的应用是国际研究的热点[22-25]。这表明,国外研究不仅关注临床康复需求,还高度重视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手段的结合,为脑卒中后肌少症的评估和管理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国内研究聚焦老年脑卒中功能障碍,强调多层次管理与本土化策略;国际研究则构建了覆盖基础机制、功能评估及创新干预的完整框架,引领精准康复与多学科融合。研究表明,该领域知识结构正从临床问题导向,向机制研究、技术应用及多维度干预综合模式演进。
国外已形成多中心跨学科协作网络,以YoshimuraY、Wakabayashi H及日本熊本县立康复医院等为核心,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康复等多领域,通过数据共享与跨国合作推动大样本研究,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该模式依托成熟科研机制与充足资源,体现学科交叉的积极效应。国内虽有三甲医院与医学院主导,高产机构数量增加,但合作网络仍显分散:多局限同地区/单位,跨省跨学科合作不足,资源整合能力有限,制约成果推广与国际话语权。研究表明,强化多中心协同与国际合作是本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清晰展示了脑卒中肌少症领域研究热点的时序演变。近年来,中文文献中“吞咽功能障碍”“衰弱”“肌力水平”“营养”等主题的突现频率显著上升,反映了国内研究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运动能力减退及营养管理的关注不断加强。这一趋势与临床中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管理和康复需求增长密切相关,进一步表明国内学者正逐步聚焦于功能障碍的早期筛查、多维度康复干预及康复评估体系的完善[26]。部分突现的主题还涉及抗阻训练、慢性病共病及情绪障碍等领域,体现了康复护理理念的持续拓展与多样化。
英文文献方面,热点主题的持续周期较长且强度较高。关键词如“electricalstimulation”“handgripstrength”等频繁突现,提示国际研究对脑卒中后肌少症机制、功能恢复路径及创新技术应用的持续关注。许多国外研究不仅专注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的评估,还重视生物电阻抗、神经刺激等新兴技术在提升康复质量中的应用,并通过长期随访积累了丰富的证据基础[25,27]。国外关键词突现持续时间长,体现前沿主题的深入研究,推动了康复策略与干预工具的优化迭代。中英文文献的热点分布与演变揭示了功能障碍管理、康复路径优化等共性主题,同时突显不同地区在临床实践、技术应用及理论创新的独特发展轨迹。知识图谱分析呈现热点的交替融合,为资源整合、干预模式优化及理论创新提供数据支持。这一演进过程为领域持续发展与多学科协作奠定基础。
本研究通过CiteSpace对2000—2024年国内外脑卒中肌少症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可视化分析,揭示了该领域的研究动态、知识结构及热点演变。国外研究在机制探索和康复路径创新方面相对较早,形成了一定的合作网络。国内研究在近几年有所增长,主要集中在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碍和康复管理方面。中英文文献在关键词、聚类结构和突现主题上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在研究方向和临床需求上的差异。文献计量分析帮助识别了脑卒中肌少症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进一步优化临床干预、推动多中心合作和理论创新提供了参考。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1] 谢翼,徐俊马,胥方琴,等.肌少症与老年脑卒中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4,23(1):77-80.
[2] 沈妍交,郝秋奎,张蒙,等.老年肌少症综合干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4,24(4):378-384.
[3] PACIFICO J,GEERLINGS M A J,REIJNIERSE E M,et al.Prevalence of sarcopenia as a comorbid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andmeta-analysis[J].ExpGerontol,2020,131:110801.
[4] SU Y,YUKI M,OTSUKI M.Prevalence of stroke-related sarcopeni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20,29(9):105092.
[5] 马月,陈玉华,顾浩然,等.亚洲肌少症工作组专家共识解读及对我国社区老年人肌少症防治的启示[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36):189-193.
[6] FERRANDI P J,KHAN M M,PAEZ H G,et al.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skeletal muscle reveals altered proteolytic and neuromuscular junction associated gene expressions in a mouse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J].Genes,2020,11(7):726.
[7] 郭宇,王猛,王威,等.国内脑肠互动研究热点及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西部中医药,2023,36(7):91-94.
[8] 付健,丁敬达.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的可视化原理比较[J].农业图书情报,2019,31(10):31-37.
[9] 但文超,何庆勇,张辉,等.基于科技文本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心悸可视化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2):571-581.
[10] CHEN C.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4,101(Suppl 1):5303-5310.
[11] 陈霞,徐艳艳,杨清文,等.基于CiteSpace的中医护理质量管理可视化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24,14(13):121-124.
[12] WATANABE H,NAOI T,TANAKA R.脳卒中と心血管疾患におけるサルコペニアとフレイル[J].No Shinkei Geka,2024,52(6):1250-1258.
[13] MEMBREZ M,MIGLIAVACCA E,CHRISTEN S,et al.Trigonelline is an NAD+precursor that improves muscle function during ageing and is reduced in human sarcopenia [J].Nat Metab,2024,6(3):433-447.
[14] YAMASAKI Y,HONDA Y,INOUE-UMEZAKI M,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arcopenia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nvalescent rehabilitation [J].J Med Invest,2023,70(3/4):457-463.
[15] ZIELI SKA-NOWAKE,CICHONN,SALUK-BIJAKJ,et al.Nutritional supplements and neuroprotective diets and their potentialclinicalsignificanceinpost-strokerehabilitation[J].Nutrients,2021,13(8):2704.
SKA-NOWAKE,CICHONN,SALUK-BIJAKJ,et al.Nutritional supplements and neuroprotective diets and their potentialclinicalsignificanceinpost-strokerehabilitation[J].Nutrients,2021,13(8):2704.
[16] BEKFANI T,PELLICORI P,MORRIS D A,et al.Sarcopenia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Impact on muscle strength,exercise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life[J].Int J Cardiol,2016,222:41-46.
[17] 黄姣玲.社区卫生保健人员肌少症知识、态度、行为问卷的编制及应用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23.
[18] 俞晨亚,俞苏苏,苏婷,等.老年脑卒中患者肌少症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4,24(8):50-53.
[19] 陈礼荣,叶晓莉.老年脑卒中病人肌少症与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23,37(9):947-950,955.
[20] 马明星.老年缺血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23.
[21] 孔令慧.基于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构建老年脑卒中患者肌少症风险预测模型[D].锦州:锦州医科大学,2024.
[22] KARIMA,IQBAL M S,MUHAMMAD T,et al.Elevated plasma zonulin and CAF22 are correlated with sarcopenia and functional dependency at various stages of Alzheimer’s diseases[J].Neurosci Res,2022,184:47-53.
[23] LAURENT M R,DUBOIS V,CLAESSENS F,et al.Musclebone interactions:from experimental models to the clinic?A critical update[J].Mol Cell Endocrinol,2016,432(C):14-36.
[24] MARZETTI E,CALVANI R,TOSATO M,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as countermeasures to physical frailty and sarcopenia[J].Aging Clin Exp Res,2017,29(1):35-42.
[25] GHERI C F,SCALFI L,LUISI M L E,et al.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phase angle in stroke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J].Clin Nutr,2024,43(12):63-72.
[26] 苗爱玲,霍笑敏.卒中中心的全程护理对老年卒中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J].中国卒中杂志,2025,20(4):520-525.
[27] DUGAN C,PARLATESCU I,POPESCU B O,et al.Applications for oral research in microgravity--lessons learned from burning mouth syndrome and ageing studies[J].J Med Life,2023,16(3):381-387.
Visual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evolution of hotspots in stroke sarcopenia based on CiteSpac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