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保健管理制度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王子姝, 秦岩

【作者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保健处
【分 类 号】 R197.32
【基    金】
全文 文内图表 参考文献 出版信息
公立医院保健管理制度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公立医院保健管理制度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王子姝 秦 岩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保健处,北京 100730

[摘要] 制度建设是医院管理的根本保障和内涵建设的重要工作。研究立足于制度的作用与价值,基于现有国内保健医疗制度管理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本文总结医院保健管理制度的工作经验,为公立医院建立、完善保健医疗管理制度体系,探索保健医疗制度建设路径,提升制度化管理水平,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保健医疗;制度;制度管理;制度建设

保健医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为特殊岗位人才和特殊贡献者所提供的保健服务工作,也是中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和医学技术进步,保健医疗工作面临更多挑战和问题,包括保健对象数量增多、保健对象老龄化趋势明显、患病种类多样复杂、医疗服务需求越来越高、保健资源配置不均衡、保健管理规范不健全,以及保健服务技术、质量和效率都需不断提升、保健人才队伍的接续和结构的优化都有待完善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保健医疗工作的深入开展[2-3]。特别在当前国家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行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等,对保健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4-6]

制度作为管理思想的系统体现,凝结了组织管理的经验与理念。同时是实施管理的必要工具和有力措施,渗透于管理活动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明确保健医疗制度管理的目标与任务,健全完善一套科学系统、程序严密、体现保健医疗事业特点的管理制度体系,探析保健制度管理工作模式,是在“看不见的领域”进一步提升保健医疗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与保障,是调整医护患等各方在医疗活动中关系的标尺和准则,对统一规范管理活动,提升标准化、精益化保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现状分析

1.1 国内外保健医疗制度对比

本文内容为干部保健医疗管理制度,国外有与之相似的医疗保障机制,主要存在于威权体制国家(俄罗斯)、总统制国家(美国)、高福利社会(新加坡)等。其中,俄罗斯中央临床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政府官员、议员、军队高层及社会精英,未形成全国性分层保健网络。其体系具有强行政主导性和资源集中性。服务包括常规诊疗、预防性健康管理、紧急医疗响应等。美国白宫医疗局为高层专属医疗团队,由军方选派的医生、护士和特工组成,24 h为总统、副总统及家属提供贴身医疗服务,应急响应能力极强。该体系也未扩展至其他公务员群体,且依赖军方资源而非独立保健网络。法国高官医疗服务通过行政渠道为极少数政治精英提供隐性医疗安排,如国际专家会诊、跨国医疗转诊和长期康复护理。其保健体系依赖非正式规则和个人影响力,缺乏系统性制度保障且透明度低。新加坡公务员医疗保障制度注重普惠性,通过财政补贴和资源倾斜,为公务员群体提供基础医疗、年度体检、慢性疾病管理和心理健康支持等服务。公务员退休后,医疗福利仍可延续,形成全生命周期保障,但未设立专属医院,并注重市场化机制分配资源。

概括来说,国内外干部保健医疗制度均以保障保健对象健康为核心,但因国家政治体制、社会理念和医疗资源分配模式等不同而呈现出显著差异。主要体现:①覆盖范围方面,中国干部保健制度面向高级别公务员及特定群体。国外集中于极少数高层或特定职业。②资源配置方面,中国注重公平与效率平衡。通过财政投入和行政调配,在保障干部健康时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国外更倾向于市场化分层或精英优先,未将干部保健与全民医疗体系深度整合。另外,中国设立了承担保健任务的专属医院、专家库。国外则有的以公立医院为优先通道,有的为专属医疗团队或保密医疗机构。③政治功能方面,中国保健医疗通过分级保健网络实现“保健康、保稳定”的政治目标,服务于国家治理稳定。国外则多聚焦于领导者履职能力,缺乏全国性统筹设计,受限于政治分权或市场主导。

上述对比为优化中国保健医疗管理制度提供参照,有助于从国际视野明确保健管理的改革方向,提升保健管理制度与国情的适应性。

1.2 国内相关主题研究回顾

以“干部保健”“干部保健医疗”“干部保健管理”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检索可知,研究者主要来自军队医院、军队干休所、三甲医院、省级医院、专科医院、地方保健局等。研究内容涵盖干部的定期体检、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康复保健等方面。主要集中为3类:①关于将经典或先进管理理念应用于保健医疗工作的探讨,如个性化、合作化、精益化、循证、顾客价值、质量管理、健康管理、SWOT理论等。②研究各类保健工作模式,如保健医疗服务流程与质量评价、内涵建设、走动式、“一对一”责任制、医养结合、服务优先模式等。③分析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涉及病房护理、保健档案、团队建设、保健工作信息化建设和保健对象的健康档案管理等。

从保健工作制度建设角度进一步梳理,主要研究内容:①完善制度内容,如安全保密、值班、出诊、会诊、巡诊、病情报告、转科转院、随访、保健工作人员管理、外出保健工作、转科轮训、考核、医疗质控、体格检查及结果反馈、多学科联合会诊查房、慢性疾病常态化管理、保健对象健康资料管理、保健对象满意度管理、经费管理、请示汇报、各类应急预案等,同时编制标准化工作手册,突出制度的实用性[2-3,7-17]。②讲求制度管理的科学方法,强调从保健工作职责、流程和质量要求梳理,汇编制度实行缺陷管理[11];加强对保健规范的宣传、检查和督导,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18];重视将健康管理理念融入保健工作,推进信息化布局,健全信息平台提升服务质量等[2,13,19]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普遍重视制度规范对做好保健医疗工作、提升保健服务水平的重要作用,针对解决保健管理中的各类问题,都指出应完善若干相关制度,为保健医疗管理制度建设及实践提供基础,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表现为研究多停留于意识或理念层面强调关注和实施制度管理,以及结合改进工作列举相应制度,或介绍某制度的要点,对保健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及制度化管理路径的研究尚为空白,即尚无阐释关于设计制度体系的思路和做法,较少呈现并分析制度体系的结构与内容,对医院保健医疗工作制度体系构建及制度化管理工作的指导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2 医院保健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

2.1 目标与原则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旨在深化对保健医疗管理职能和业务的理解,提升保健医疗管理的内涵建设。通过统一规范各项活动,特别是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明确、系统的规则、标准、流程等,以强化人员行为自觉,提升组织管理效能,为保健医疗工作高效、有序、稳定地推进提供方向与保障。

在制定制度及构建制度体系时,应遵循如下6项原则:①依据性。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上级政策文件、文献等为基础。②主题性。针对保健医疗管理实践需要,聚焦问题,解决问题,防范风险。③科学性。顺应医院发展战略方向,符合客观规律,切合工作实际。④管理性。制度内容要具有管理属性,而非技术标准。⑤可操作性。制度应可实施、可评价。⑥简明性。制度要点周全,表述精练。

2.2 过程与方法

2.2.1 梳理要点,形成制度目录 查阅了解上级相关政策文件、医院管理制度、现有保健规章制度汇编、既往工作总结、会议纪要、部门工作手册、领导讲话、有关文献等,结合医院保健管理工作内容,初步进行制度分类,确立制度架构,并根据各业务领域进一步细分制度主题,初步形成保健管理制度目录即制度清单。包括医疗管理(含住院、门诊、急诊、会诊、外派)、护理管理、院感管理(含疫情防控)、健康管理、综合服务与保障(含行政、后勤、信息、保密、安全、物资)、人员管理(轮转、考核等)和党政文化七类70余项。

2.2.2 总结问题,进行修订分类 ①从内容方面,评估现有制度是否全面、必要。通过对照保健工作职责,以及与相关部门、临床医护人员沟通,明确当前规定是否覆盖业务领域,有无缺失及缺失程度。②基于制度本身特点,评估现有规定是否科学。经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有的不属于制度,而只是工作步骤、流程、职责、建议,应提炼上升为制度或并入相关规定。有的为重复规定,内容相同或相近,可酌情整合、精简。有的内容过细,可进行合并或扩充,提炼重要工作原则和理念。有的形式不标准,不符合制度的结构、格式要求,标题不规范等。有的层级不妥,保健部门内部管理办法不适宜拓展至院级保健管理制度范围。针对上述问题,进一步补充完善制度目录,确定修订类型。将当前缺失但在医院层面有相应规定,需结合保健工作制定的制度列为A类“参照制定”,有38项。对制度内容尚不完善的列为B类“现有完善”,有19项。对独属保健医疗业务且暂无规定的列为C类“新增特有”,有14项。

2.2.3 形成共识,分解修订任务 在保健管理部门、医疗相关部门,对前期梳理的制度分类、清单和修订类型进行讨论交流。①优化制度体系,重新划分为行政、住院、门急诊、院感、护理5类,并将现有各项规定逐一对应划归于制度目录中的相应制度,作为修订基础和参考。②细化修订方式,包括立(新增)、改(合并、更新,如修改内容、格式或名称)、废(删除)、留(不修订)4种情形。对无特殊管理要求的工作,则保持执行上级制度或医院规定,不作另行规定。③明确修订主责部门、执行人、完成时限等。综合上述信息,制定制度修订任务表。

2.2.4 协作修订,汇总复核报审 集中增补删改内容后,保健管理部门汇总并对修订后的5类制度进行复核,统一规范制度内容与格式,记录制度修订要点,按“制度类别-制度序号-制定或修订年份”为编码规则进行排列,汇编为新一版保健管理制度集,作为一定时期内的保健管理工作指南和管理依据。另外,保健工作手册作为保健管理的重要行政工作操作类文件,按照“覆盖常规工作,突出核心要求”的原则,对以往的内容删繁就简,划分为职能与架构、行为规范、行政工作、医疗任务4章节,并同步从结构和内容方面进行系统性修订,进一步总结完善保健管理实务经验。见图1。

图1 制度修订路线

2.3 成果与评价

经过全面、集中梳理医院保健管理制度,在制度建设工作方面的成果主要体现如下。

①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将原先行政管理、医疗保健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仪器设备及物品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党群管理、保密管理、质控管理、门诊工作管理、病房工作管理、院感管理、死因监测管理16部分近百项制度归纳重构为行政管理与临床业务两大类。其中,临床业务类制度包括医疗(住院)、门急诊、院感、护理4个部分,见表1。同时,由于保密工作是保健医疗管理的核心保障环节和核心安全防线,保密制度是保健管理制度体系中的基础性制度要件,因此,重新构建了保健保密管理制度体系,划分为保密环境、设备、载体、网络、人员、医疗相关共六类21项制度,进一步增强保健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成熟度。

表1 保健管理制度体系

②提升管理制度质量。对原制度内容的必要性、完整性、精准性,制度与制度间的衔接性、兼容性等逻辑关系进行考量,科学调整制度群,以增强制度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如针对行政类制度,有的进行内容更新,有的并入相近内容制度,有的则转变为工作流程文件。

③创新制度建设工作方法。既有工作文本资料与工作实际需求并重,通过相互参照确定需要制定或修改的制度及其要点。又重视分工协作,明确各类别制度的主责部门和人员,促进有效落实。全程有计划、有记录、有讨论、有反馈,多轮共商推进制度建设工作。

④丰富制度管理工作文档。制作各类用表,包括制度工作计划、制度清单、修订任务、制度模板、制度汇编、制度树等,规范工作形式,形成工作规律。

另外,制度修订后的管理效果是衡量修订工作有效性的核心指标。通常体现在行为合规、风险发生、流程优化、成本控制、协作沟通、组织业绩、员工反馈、外部满意度评价等维度。这些维度既反映相关制度本身的执行质量,新制度是否有效解决旧制度的痛点,又关系到组织整体的运营效率和目标达成。具体成效需结合不同制度,设定针对性指标进行评价。

例如,“探视制度”作为平衡医疗安全、患者权益、家属需求的重要管理规定,在实际执行中既要保障诊疗秩序稳定、防控交叉感染以促进患者康复,又要合理安排,满足家属探视权以体现人文关怀。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各方需求和易产生矛盾的问题修订若干处后,探视时间符合率、探视人数合规率、探视人员资质符合率、违规处理率、特殊情况审批规范率、院内感染发生率等刚性的执行指标和患者满意度、家属投诉率等柔性反馈指标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改进。

3 小结与展望

加强制度建设是坚持从严治院、科学管理的长远之策。本文梳理和总结医院保健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及相应成果,为促进现代医院制度化治理实践提供一定借鉴。由于制度建设是一项动态的、周期性工作,需要随着实际业务的发展和政策的变化进行调整完善,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转化成熟做法为制度,PDCA式提升医院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构建“活”的制度体系,并不断完善全周期制度管理路径、技术和制度工作评价体系。

未来可继续在如下方面进一步探索。①多元化构建制度体系,即除按业务领域,也可按制度属性,如保障型、风险应对型、激励型等划分,或按制度层次纵向扩充某一制度。②结合医院工作实际,细化或补充重要制度,突出医疗、科研等管理,推进保健医疗相关学科建设。③完成各项制度的配套流程即标准化工作手册,强化制度的执行性。④重视开展制度培训,提升知晓度和落实效果。⑤探索制度管理方法、工具的运用及效果等,分析制度管理与保健医疗服务水平的关系,揭示制度的作用机制,多维度拓展保健医疗制度管理研究和实践。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赵玉晖.山东省干部保健发展取向及规范化管理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2] 何少峰,殷春芳,李萍.新时期加强干部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3,26(4):574-576.

[3] 杨英,李媛,彭溢.新疆某三甲医院干部保健工作“十四五”规划与思考[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6):114-117.

[4]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06-04).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6/04/content_5615473.htm.

[5]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EB/OL].(2019-07-15).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7/15/content_5409492.htm.

[6]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EB/OL].(2022-05-20).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5/20/content_5691424.htm.

[7] 李长玲,彭嘉宜,王长梅.干部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6):109-110.

[8] 杜丽霞,张颖,杨毅宁.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干部健康管理服务能力[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2):14-16.

[9] 张凯明,李典富,张莎莎,等.某部基层门诊部做好干部保健工作的做法与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4):608-609.

[10] 张凯明,刘鑫,蔡亚敏,等.干部健康体检工作中问题分析与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10):1335-1336.

[11] 郭强,陈浩,周登峰.基于海南某部队医院干部保健标准化建设的讨论[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7,19(1):76-77.

[12] 张娟,赵美娜,徐艳,等.军队医院高级干部保健工作模式探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0,38(1):93-95.

[13] 高树军.新时期军队高级干部医疗保健管理的做法与成效[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8,5(36):109-110.

[14] 李林伟.新时期高级干部医疗保健管理的做法与成效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1,18(14):47-50,55.

[15] 何建群,郑勇飞,刘静.MDT联合门诊在中医院干部保健门诊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12):232-234.

[16] 陈艳贞,杨玉菡,张嘉丽,等.某肿瘤专科医院干部保健综合服务流程标准化探索[J].现代医院,2023,23(11):1746-1750.

[17] 曾俞霖,刘茂芳.干部保健护理管理中优化管理水平的措施及效果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0):115-116.

[18] 李文秀,邢英.干部保健工作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兵团医学,2022,20(3):59-60.

[19] 林常红,黄清姐,王雅立.基于SWOT理论探索干部保健健康管理中心服务模式的优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1):77-81.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care management system in public hospitals

WANG Zishu QIN Yan
Department of Healthcare,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30,China

[Abstract]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and important work for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hospital management.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role and value of institutions,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shortcomings of domestic healthcare system management,summarizes work experience of hospital healthcare management system,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ublic hospital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healthcare management system,explore the path of healthcare system construction,enhance institutionalized management level,and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ospitals.

[Key words] Healthcare;System;Institutional management;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5)09(c)-0144-04

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5.27.26

[作者简介] 王子姝(1986.8-),女,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医院管理。

[通讯作者] 秦岩(1974.3-),女,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肾脏病学,保健医疗管理。

(收稿日期:2025-07-08)

(修回日期:2025-07-28)

X